ID: 11795805

大象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 4.2 土壤的成分 教案

日期:2025-05-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93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象,2017,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
  • cover
土壤的成分 【教学分析】 本课着重解决“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这一问题。由上节课土壤中的动植物引入,思考动植物能在土壤中生存的原因,并由此进行合理猜想,土壤可能有水分、空气等动植物生存必需的条件。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针对之前的猜想假设展开的一系列制订计划与搜集证据的观察探究活动。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把土壤放水中”观察“有无气泡出现”,研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通过捻一捻、筛一筛、加水搅拌后静置等方法观察土壤还含有哪些成分,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概括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同时教材还通过资料阅读这一搜集证据的途径,对土壤中的腐殖质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对于“土壤中有什么”这一问题,多数学生会直接联想到在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而对其基本的物质组成则很少去思考和观察。但又由于此阶段学生的逐渐向推理性认知迈进的认知特点,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猜出土壤中可能含有水分和空气。在制订计划时,容易对材料的准备、对步骤的设计等问题产生兴趣,而忽略对观察内容的思考,缺乏将自己的猜想假设与观察内容建立关联的思维意识。 【教学目标】 1.能依据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生存条件,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 2.结合自己的猜想,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验证。 3.能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资料,总结描述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然后制订计划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证据的探究活动,研究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 白纸、新鲜的土壤、放大镜、牙签、杯子、筷子、带盖的空饮料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的生物,还有许多的非生物。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生物有小草、蒲公英,还有蚂蚁、蚯蚓,非生物有石头、废纸等等。 师:同学们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掌握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和植物能生活在土壤里?土壤中含有什么生物生存必须的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研究土壤成分的秘密。(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二、猜想假设 师:想一想,为了能够维持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土壤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 生:空气。 师:为什么? 生:土壤中有动物生存,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所以土壤中可能有空气。 师:除空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吗? 生:土壤中可能还有水、营养…… (板书:水、空气) 师:同学们依据原来学过的知识,合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非常棒。但科学不能仅停留在猜想假设上,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 三、计划组织 师:如何证明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呢? 师:回忆下,我们原来学习过的“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看看会不会给你一些启发? 生:把土壤放入水中,看有没有气泡,有气泡说明有空气在里面。 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生:水、土壤。 师:实验时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什么内容?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生:观察有没有气泡出现,有的话就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生:注意卫生。 师:为了更清楚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老师建议放一个土块进去,而且最好保持杯子稳定不动,不要去搅拌或者摇晃杯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不然的话会看不到气泡。 师:对,如果空气比较少,它可能特别快地被水挤出来,或者气泡特别小,摇晃或搅拌都会影响观察。 师:针对土壤的成分,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测,接下来请同学们依据之前有关土壤成分的猜测,分小组讨论制订土壤成分研究计划。重点讨论:1.验证或观察的方法;2.需要用到什么材料;3.重点观察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制订观察方案。 师:倾听别人的想法有助于完善我们的实验。怎么能证明土壤中有水呢? 生:手捏一捏,感觉到湿的就证明土壤里有水。 生:用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