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青岛版 一年级下 《土壤中的小动物》 新知导入 这些动物你认识吗? 新知讲解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蚱蜢: 蝗虫中的一种,头尖,身体细长,绿色或黄褐色。足三对,后足强健,跳得很快。有两对翅膀,前翅长,后翅透明。飞行时,前翅和后足摩擦,发出“札、札”的声音。 新知讲解 蝼蛄(lóu gū): 俗称土狗子。身体细长,翅膀短小,前足粗短扁平像铲子,善于挖土筑洞。吃麦、粟、棉花、蔬菜和烟草的根、茎以及幼苗,是农业的主要虫害之一。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新知讲解 蠼螋(qú sōu): 俗称“耳夹子虫”。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食性杂事。此类昆虫具有高度母爱,雌虫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甚至照顾幼虫至离巢。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新知讲解 蚂蚁: 一般分几个等级,即雄蚁和蚁后、工蚁、兵蚁。蚂蚁的食性复杂,有肉食性和植食性。有的危害人类,如侵入居室的小家蚁侵袭人类的食物而造成污染,传播疾病。生活与田间的东方矛蚁可加害马铃薯、十字花科蔬菜和西瓜等。有些蚁类又能消灭害虫而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如红树蚁能防治柑橘树上的虫害,红褐林蚁等可消灭森林害虫。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新知讲解 蜈蚣: 是节肢动物,有名百脚、百足虫。身体由21节组成,背面是暗绿色,腹面是黄褐色,每节上都生长着一对足。有的有毒,蜈蚣生活在腐木或石隙中间,行动十分敏捷,每到晚上外出捕食小动物,白天闭门不出。蜈蚣在中医学上有重要的医药价值。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新知讲解 蝉的幼虫: 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可是它们一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蝉的幼虫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3年,长的要生活5-6年。度过了漫长的地下生活以后,蝉的幼虫才从地下钻出来。它们刚刚从地下钻出来时还没有翅膀,艰难地爬上草丛或树梢,脱掉浅黄色的蝉衣后,才变成了有翅膀的蝉。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合作探究 土壤中生活着蚯蚓、蚂蚁等很多小动物。 土壤是小动物的家。 合作探究 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观察记录表 小组成员及分工 观察区域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不认识的小动物可以用画图等方法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询问老师等方法完成记录) 小动物名称 外形特点 运动方式 注意事项 备注 合作探究 观察记录表 小组成员及分工 观察区域 校园的土壤中 观察方法 眼睛、放大镜、小铲子 观察记录(不认识的小动物可以用画图等方法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询问老师等方法完成记录) 小动物名称 外形特点 运动方式 注意事项 备注 蚂蚁 体型小,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有六条腿。 靠一侧的前足、后足与对侧的中足为一组与另一组交替运动,后足还起把握方向的作用,蚁王和雄蚁有翅,交尾时才飞行。 西瓜虫 长椭圆形,共13节,灰褐色,头部有1对线状触角。只要一碰它,它就会马上蜷缩起来一动不动。它有很多条腿 每一对脚依次向前挪动爬行的。 1.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长陪同下尽量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2.爱护环境,真爱小动物,但接触小动物时也要注意安全;3.可以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4.要实事求是;5.可以利用手机或相机拍照片,辅助记录观察结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2.观察完毕后,要把小动物送回土壤中。 合作探究 说一说小动物的样子 田鼠:体型较结实,且粗笨,四肢短,眼睛小,耳朵略微的显露于毛外;尾巴短,一般不超过体长的一半。 合作探究 蟋蟀:体长大于 3cm,缺少鳞片;触角是丝状的,很长,比身体还长;身体有 3 节,前足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后足发力向前跳跃。 说一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