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2071

背影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141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背影
  • cover
1.背影 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在扬州毕业,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他的散文以文笔洗练、语言秀丽箸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写作背景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1. 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 交卸( )狼藉( )踌躇( )( )蹒跚( )( )颓( )唐 琐屑( )( )迂( ) 拭( ) 箸( ) 妥( )贴 奔丧( ) 差别( ) 丧 差 差使( ) 丧气( ) 参差( ) 太差( ) 2. 解释下列词语: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迂 典质 勾留 触目伤怀 3.初识课文,答下列问题: 本文主要人物是谁? “我”和父亲。 所谓“背影”,是谁见到谁的背影? “我”见到父亲的背影。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课文通过对车站送别时父亲背影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思恋父亲的父子深情。 4.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列个提纲) 5.课文探究 问题讨论 1.课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的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要写与此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明确: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写父亲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物质与精神负担,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2. 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 (1)难忘背影 (2)刻画背影 (3)惜别背影 (4)再现背影 3. 在“车站买橘,刻画背影”这次描写中,把父亲爬月台的动词划出来,想想这些词好在哪里?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探”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 “缩”写出两脚无处攀爬的艰难 4.找出第五自然段中两个“聪明”,怎么么理解这两个“聪明”。 两个“聪明”都是反语,第一个未能体会父亲一片爱心。第二个有责备自己的意思。并加了个“太”字,再加个叹号,感情在第一层上更进一层。 5.“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中父亲真的很轻松吗?为什么? 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的体现。这句话道出了父亲买完橘子后如释重负的情怀。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觉得踏实、满足。 6. 在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哪几句话?这几句话分别有什么含义?体现父亲什么情感?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在百忙之中,仍抽时间去亲自送儿上车,是对儿子的宽慰,体现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怕儿子在车上饥渴,体现父亲的细心和不辞辛劳。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记儿子一路上是否安全,来信方可放。 “进去吧,里边没人。” 不让儿子送他,提醒儿子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小结:父亲的话虽寥寥数语,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了你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7.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