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53507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课件(3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59782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诵读,PPT,32张,课件,拟行路难
  • cover
(课件网) 行 行 路 路 难 难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XING LU NAN 拟 一、明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赏析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品味作者是如何托物寓意的。 二、知诗题 拟,模仿。《行路难》 是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语言以悲愤为主,声调以悲凉为主。 鲍照《拟行路难》18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二、识作者 杜甫笔下的鲍照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二、识作者 寒门才子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 才秀人微 怀才不遇 死于乱中 三、入时代 魏晋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四、品诗文(懂大意)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zhízhú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之情 本诗的感情基调? 五、品诗文(握基调)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韩愈 诗中直接表现“愤懑不平”情感的是哪个词? 愁 五、品诗文(抓诗眼) 泄水兴愁 行坐叹愁 借酒消愁 悲歌泄愁 吞声咽愁 六、品诗文(析层次 ) 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 小结: 七、品诗文(悟情感 )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1)哪句诗直言诗人之“愁”? (2)诗人为何如此愁苦? 命 门第决定人生 (3)“亦”字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说不应当发愁,其实是自我劝慰之语,用反嘲来表达内心的愤懑不平。(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社会与人生的错位 比兴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实际上,在诗人故作恬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愤懑不平之气。诗人声称安于命运,其实是满腔愁苦。 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的心灵发出的愤怒的控诉。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八、品诗文(悟情感 )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1)作者借助哪些方式来“自宽”?诗人内心得到宽慰了吗? (2)诗人情何以堪? 怒火填膺,忍无可忍 痛苦无奈,隐忍吞声 合作探究 无可排解、压抑郁闷 自斟自酌,借酒浇愁,唱《行路难》断绝忧愁。 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