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59633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3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4386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诵读,PPT,39张,课件,客至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客 至 杜 甫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客至后诗人的情感, 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2.对比阅读《客至》《宾至》,从待客方式体会别样的情感。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经历坎坷,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便流亡颠沛,之后定居成都。晚年漂泊鄂、湘一带,最后因贫病而死。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被尊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一、走进作者 二、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在诗人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三、题目解说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过”,即探望、相访。 “喜”表明喜悦之情。 四、学习过程 任务一 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 (一)朗读诗歌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整体感知 盼客 迎客 待客 问客 喜 内容 基调 (三)赏析诗歌———首联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皆”字、“但”字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诗句赏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秀丽可爱。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机,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 “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 “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皆 但 春意盎然 白鸥翔集 平日无客 少有人迹 寂寞 孤单 首联: 杜甫的“白鸥”情结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杜甫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杜甫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独立》杜甫 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杜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三)赏析诗歌———颔联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颔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与首联相比,在空间上有何变化?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诗句赏析: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缘客扫”,为了客人而打扫,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茅屋的门。———客至的意外惊喜 对仗、互 文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请客意,今日“君”来,更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真切。 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