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76917

高教版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登高 》课件(3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232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教,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登高
  • cover
(课件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亲怀乡 重阳节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身逢战乱:“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寄寓夔州: 11年(48—58岁),漂泊在外,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心情郁闷: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步履蹒跚地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背景介绍 登高 杜甫 风急 天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 飞回。 无边 落木 萧萧 下, 不尽 长江 滚滚 来。 万里 悲秋 常 作客, 百年 多病 独 登台。 艰难 苦恨 繁 霜鬓, 潦倒 新停 浊酒杯。 诵读欣赏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读出感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适当延长、有余韵 拉长声音 提高声调,悲愤、沉重、缓慢 缓慢、沉重 节奏感 诵读欣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总体感受: 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悲秋) 一读:理解诗意 《登高》的诗眼在哪里? 这首诗主要抒写杜甫面对肃杀的秋景而引发的悲秋情绪,故诗眼是 诗人笔下的景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奠定了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秋江景物凄清、萧条。 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及哀猿的啼声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奠定了诗歌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整体感知情景交融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风急猿——— 江渚鸟回——— 落叶纷下——— 江水东流——— 悲秋作客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新停酒杯 写景 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仰望 俯视 仰望 俯视 风急天高猿啸哀 再读:品味语言 鉴赏技巧 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哀、清、白、飞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 孤独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 再读:品味语言 鉴赏技巧 渚清沙白鸟飞回 急风,使人感到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 天高,在茫茫天地之间,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声声,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