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80035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3 3.3 通过细胞融合可产生具有新特性的细胞(课件+学案+作业)(共5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35464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细胞,产生,59张,作业,学案,课件
    课后素养落实(十) 通过细胞融合可产生具有新特性的细胞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 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经诱导可融合形成一个细胞 1.动物细胞融合中常用到灭活的病毒,如灭活的仙台病毒,病毒被灭活后它的抗原性和感染力是(  ) A.失去抗原性,具有感染力 B.失去抗原性,失去感染力 C.具有抗原性,失去感染力 D.具有抗原性,具有感染力 C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手段杀死该病毒,但不损害其抗原,因此灭活的仙台病毒具有抗原性;灭活会破坏病毒蛋白的结构,使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进而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的能力,故选C。] 2.下列不属于细胞融合技术应用的是(  ) A.细胞遗传与细胞免疫的研究 B.绘制人类基因图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D.濒危动物的克隆 D [克隆濒危动物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不属于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 3.下图表示用仙台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和细胞B必须为同种细胞才能融合 B.细胞C同时有细胞A和细胞B的遗传物质 C.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植物细胞的融合过程与动物细胞完全相同 B [不同种的细胞也能融合,如人、鼠细胞融合,A项错误;如题图所示,细胞A和细胞B融合成一个细胞,细胞C同时有细胞A和细胞B的遗传物质,B项正确;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错误;植物细胞的融合通常要先去掉细胞壁,其过程与动物细胞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4.如图所示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必须用_____处理。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解法去掉了_____,这种酶可能是_____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_____。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_____细胞,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过程。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_____。 (4)若A为人细胞,B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形成C细胞时,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到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请解释原因:_____ _____。 [解析] (1)让细胞融合,必须通过诱导剂进行人工诱导。(2)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阻碍植物体细胞的杂交。因此,需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需得到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要想获得大量的单一抗体,必须用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克隆,形成细胞群。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不可能无限增殖,这就需要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大量繁殖。(4)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说明蛋白质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答案] (1)诱导剂 (2)细胞壁 纤维素酶和果胶 原生质体 (3)杂交瘤 克隆 特异性抗体 (4)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题组二 细胞融合技术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础 5.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 (  ) ①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②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肿瘤细胞能无限增殖 ④一个浆细胞产生一种抗体 A.①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④ B [利用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未体现该原理,①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其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正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