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1429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5.3 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沪教版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3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计算器,认识
  • cover
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二学期课本P53~5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运算活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两步式题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1、 能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计算,感受到计算器的便捷。 2、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感知数学的有趣,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教学难重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设问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今天上课,我们又多了一个新的伙伴? 都认识这个吗?在哪看到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揭示课题) 2.师:那关于计算器,你还想了解什么? 3.师:生活中,计算器无处不在,那就先来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板书:我会用计算器吗?) 二、计算比赛,学习使用计算器: 1.计算下列各题,可以使用计算器。 师: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会用计算器。 ①7546—3469= ③2940÷28+76= ②56÷8= ④2021-37×29= 2.交流计算结果,归纳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1)交流题①题②。 ①7546—3469=4077 ②56÷8=7 师:第二题还用说吗?有没有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不用啊! 小结:确实,在大数据的计算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2)师:我们再来交流第三第四题。和一二两题有什么不同?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计算式题,你们行吗? (3)交流题③。 2940÷28+76=181 师: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用计算器来计算的。(按题目的运算顺序,依次输入) (4)交流题④。 2021-37×29=984 2021-37×29=57536 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计算结果怎么可能大于被减数? 生:估算一下这题的结果应该接近1000。 (5)师:看来大家都认为984这个答案是对的,那算出这个答案的同学你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师:其实大家都是这样思考的:2021-37×29=2021-1073=984 师:那算出57536的同学你们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师:难道是这些同学不知道先乘除后加减吗? (6)师:原来是我们的计算器不知道。同学们目前手上拿到的计算器是普通型的,它没有装入识别运算顺序的软件,所以它就不知道先乘除后加减,只会按照输入的顺序进行计算。所以在计算第四题的时候,有的同学想到了用脑子先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再算第二步;也有同学用倒着减的办法。哪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师:好在普通型的计算器上还有这样两个功能键。 出示:M+ 储存键 MRC提取键 师:让咱们顾名思义一下,这两个键到底有什么作用,是怎样来帮助我们计算的! 谁愿意来操作一下! 师:你怎么每学就已经会啦?无师自通,真了不起! 师:其他同学如果还没有看清的,可以看着这张流程图再来试一试。 3.自学使用储存键,提取键进行四则运算。 (左右同桌两个人一起试一试) 师:这道题都会算了吗?说说这两个功能键的作用? 4.巩固使用储存键,提取键进行四则运算。 师:都学会了吗?我们再来试一题。 用计算器计算:25120÷(449-289) 5.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请大家再问一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师:你学会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想? 三、使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1.师:既然人们发明了这么好的计算器,我们就应该更好地运用它。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 出示:用计算器计算22222222×55555555 (1)交流计算结果,发现问题。 师:计算器的显示屏上结果的前边出现“E”,就是告诉你计算结果的位数已经超过了十位,计算器无法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