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23172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六章 第六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06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六,教案,惯性,定律,第一,牛顿
  • cover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标解读:本节的课标要求是在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主题下,在机械运动和力这一二级主题中提出的.新课标对这一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牛顿第一定律深刻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是人类对世界本质规律认知的成果。学生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应树立起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二)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本节内容的难度中等,适合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会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能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通过实例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来看 学生在前几节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反驳已有的错误经验,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科学实验进一步研究阻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从而推理得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从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来看 推理的方法学生是首次运用,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学生在初三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物理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为本节的实验打下了基础。惯性现象在生活中常见,对惯性现象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惯性的学习难度。学生已具备了在观察、实验探究中,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学生能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来增强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并能感悟到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评价设计 1.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对“模块一”实验方案的完成情况,以及“小试身手1”,检测目标1,2的达成; 2.通过“模块二”中惯性现象展示交流,以及“小试身手2”,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教师活动:发号口令让学生滑滑板车并让学生观察滑板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学生活动:蹬地,给滑板车一个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理由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滑板车怎样停下来的呢? 引入课题:是力使物体运动,又是力使物体停止。也就力和运动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通过体验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 究 新 知 探 究 新 知 模块一 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活动:从滑板车的使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 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与阻力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活动: 2.猜想: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会 。 3.设计实验 明确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就通过改变 来改变阻力的大小? 阻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是通过观察 知道的。研究方法是 。 怎样能使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应使用 器材。 ④物体位置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 ,所以,把物体放在 ,能使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