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25941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第四节 大气压强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34362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教案,压强,大气,第七,科版
  • cover
教学设计的说明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气中,学生对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充满了疑问,充满了好奇。那么,能不能创设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认识大气的角度出发,从实验出发,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而是亲身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神奇”呢? 气体压强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和液体压强相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虽然没有复杂的计算,但学生在理解气体的压强知识时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本节教材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应用三个探究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感受”两个字展开。为此我采用以启发式为主的设疑,演示实验,生活实例相结合的教法,同时指导学生采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为一体的学习方法,并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帮”,“扶”,“评”,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节内容计划安排一个课时完成。 三、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压强的知识,类比液体压强学生很容易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同时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为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及测量大气压强奠定了基础。 2.心理基础 八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实践。 3.思维障碍 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大气压强易被学生忽视,另外,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与固体、液体有一定的差别,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理解大气压强的估测方法以及测量方法。 (3)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践,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2)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的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难点是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六、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活动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设置疑问,激发兴趣;演示实验法、科学探究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使他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视频展现托里拆利实验,深化学生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有:建立在观察、实验、探究、应用基础上的探究性学习法,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验了“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的方法论。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马德堡半球、大小杯子、饮料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