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哩哩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来了的快乐,能用明亮的嗓音和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结合音乐想象,通过律动活动,自主体会并把握歌曲力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歌唱的力度的把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春天来了———复习《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来了,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景象,老师把学生看到的春天的景物板书在黑板上。同时,启发学生不仅从视觉,还要从触觉、听觉、内心感受等个各个角度去体会春天。最后老师把话题落在“听觉”上,引出小鸟的叫声——— 2、复习《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到处都是小鸟快乐的歌声。有一首歌,你们一定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春天的想象,唤起他们对春天的美好记忆和快乐明媚的心情。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的情绪热烈起来,需要师生互动很充分。 二、春天的歌———《哩哩哩》 1、品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启发音乐想象。(出示《哩哩哩》歌词,衬词红颜色标识。) 师:你们从这段歌词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春天、布谷、百灵、在天空、飞翔、歌唱。)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更加动态的画面,比如:(鸟儿)有数量的变化、(距离我们)有远近高低的变化、(百鸟争鸣)有音量变化,(人们)有情绪的变化……对画面动感的感受和想象,是唱好本歌曲的关键。 2、范唱歌曲,感受歌曲基本情绪。 师:下面,老师把这首歌曲唱给你们听,希望你们喜欢。(范唱一遍) 师生交流歌曲的基本情绪。 3、划音乐,自主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音乐基本特点。 师:请同学们抬起手臂,拿手指在空中“划音乐”。 教师再范唱1、2次,在第3次的时候学生用手开始“划音乐”。学生怎么划,教师不要设任何规定。让学生通过“划音乐”,更专注地聆听和捕捉音乐的特点,同时用自己独特的“划”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对音乐的不同方面敏感度不一样,有些侧重于“划情绪的起伏波动”,有些侧重于“划节奏的张弛”,有些侧重于“划旋律走向”,有些侧重于“划力度的变化”……有些则是是划很综合的感觉…..这些都是可以的。但要关注学生,引导他们把握歌曲的基本律动感,避免脱离音乐感觉的乱划。 这个环节可以多来几次,使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从犹豫到自信。 4、划音乐的旋律走向———为力度处理做铺垫。 师:这一次请划出音乐旋律高低的大致走向。(不是旋律线) 教师先拿一两句做示范:划旋律走向时,要保持音乐基本的律动感(活泼跳跃的),能体现旋律大致的上、下行,保持等即可。 学生能把握旋律的大致走向,对于后面演唱的力度处理有帮助。因为在歌唱的时候,连续上行的旋律常常用渐强唱出,反之则用渐弱唱出,而上行后的延长音需要渐强……这些审美的规律,教师并不要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掌握,教师使学生感觉到这种规律的方式,是通过自己范唱时的暗示。因此,教师在示范“怎么划旋律走向”的时候,要把的“划”的动作走向,和“唱”的强弱感觉生动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学生“划”的时候,教师要一边轻声“唱”(有力度的变化,但不要太明显),一边用微小的动作(眼神、头、偶尔用手)暗示高低走向。教师采用轻声带稍微的力度的“唱”和微小的动作暗示旋律走向,这样不很鲜明的暗示,启发学生的同时,其实也给学生自主的探索留有空间,避免老师直接就 “把弓拉满了”。 这个环节,也可以视学生情况反复两三次。 5、看旋律的走向和歌词的关系———词曲结合,想象动感画面。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活泼,一会儿走低,一会儿走高;一会儿突然跳起,一会儿保持在高处。你们看看这些地方的歌词描绘了什么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空中传来小鸟“哩哩哩”的清脆嘹亮的歌声,人们心情无比舒畅———一只、两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