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西瓜》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吃西瓜》第75-76页。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最后一课时,位于教材第75-76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本节课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算例,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本课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本单元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理解算理。 难点: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关键:突破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动手实践、思维导图 教学时间: 40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分享思维导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件出示分数思维导图。 2.复习旧知 说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并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比较分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法的掌握是建立在分数意义和比较分数大小的基础上的,在新课前对分数意义和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为本节课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情境:森林保卫者熊大熊二两兄弟被猎人光头强所追赶,当他们口干舌燥的逃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还有一个清凉爽口的大西瓜,兄弟俩立刻将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熊二一口气吃掉了其中的2块,熊大一口气吃掉了其中的3块。 (1)你发现了哪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能用你找到的分数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用问题去唤醒情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数形结合,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规律。 (1)师:咱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谁会列算式? 师:猜猜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猜测:, 师:结果正确吗?用圆片代替这个西瓜,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利用图形证明了相同的结论,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想法:课件出示涂色过程,教师根据演示过程补充算式。 (2)出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列出算式,说一说结果是多少。 汇报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即时口算练习,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解决分数加法的问题是本节课的基础,在这个环节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逐渐到抽象算式的一个过程,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己去发现并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咱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熊大比熊二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指导,明确:如有困难可向图形寻求帮助。 交流汇报。 (2)看图想一想: 列出算式,说出结果。 (3)即时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基础,在此环节逐步抽离具体图形的帮助,让学生去感悟计算方法。 4.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我们怎样计算这样的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同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