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52558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5.3.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教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6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5.3.4,人类
  • cover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1课时) 一、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于污染、环保等话题还是有一定理解认识的,而且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也比较熟悉了。 首先,以今年五一节发生的上海沙尘暴现象说起,结合书本信息分析说明现在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了,环境问题是比比皆是;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尽管可以自我调节,但是是有一定限度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是何种外力因素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学生根据书本信息结合课堂上展示的图片一一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同时让学生着重说明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使他们明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由从10大全球环境问题说起,表明现在环境问题不仅是极其严重而且范围甚广,同时点明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所以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并通过事例加以说明。最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要求学生评判一下自己或周围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尝试提出一些意见,让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是大家的事,以此为契机也为我们自己生活的小环境(校园)也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们真正将所学所感溶于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2.说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的多种表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观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2.能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命科学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逐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更自觉地关注并参与身边的环境建设和保护。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2.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教学准备(学生、教师) 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师)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收集有关自己身边对环境破坏的现象(学生) 五、教学方式 讲述法、观察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导入 出示图片(五一节沙尘暴)提问:1你遇到过吗?2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播放:沙尘暴的视频提出问题:上述实例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观看图片回答(据实回答)观看视频思考后回答生态环境被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以身边事为切入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的情景中明白沙尘暴与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关系,知道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破坏性的影响1自然界本身的影响2 人类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请学生阅读内容101-103)思考:生态系统不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来达到稳定吗?为什么会被破坏了?哪些外力因素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等等)(出示图片配合说明)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明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上述现象都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规模地改变自然生态系统2)超量取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3)向生态系统大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你知道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吗?简单举例(英国的泰晤士河花费了150余年的时间才恢复到如今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改变。 快速阅读后回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力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