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56395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2.10观察和解剖小龙虾(实验)教案(word表格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329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表格,word,教案,实验,龙虾,解剖
  • cover
《实验:观察和解剖小龙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实验与实践,要求选做一个无脊椎动物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剖小动物技能。通过观察和解剖,加深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认识。学业水平要求为A级。课本上的无脊椎动物选材是蚯蚓和蝗虫。但是蚯蚓形体比较小,不太方便观察与解剖操作,经过浸泡处理的蝗虫又看不清楚内部结构。而小龙虾在夏秋季节容易买到活虾,个体适中,方便学生解剖与观察。我选择了小龙虾,希望通过解剖与观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解剖实验的兴趣,更深刻地理解节肢动物的特点,同时通过补充的小龙虾解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做过解剖花、果实、鲫鱼实验,在观察和解剖中有了初步的实验动手解剖技能,对实验解剖颇有兴趣,很想尝试体验不同小动物的解剖。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的种类数量繁多,不同纲的形态结构特点不同。学生在生活饮食中会吃到小龙虾,相对于蚯蚓与蝗虫,小龙虾让学生更感亲切,而且还是很多人喜欢的夏季“红色餐饮”,但是社会上对于吃小龙虾存在很多争议,学生们对其认识很浅显,形态结构认识上也不准确规范,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正确认识小龙虾。八年级学生活跃好动,有很强的实验动手欲求,希望通过这次小龙虾解剖实验,让学生对小龙虾有初步的准确认知。 3、设计思想 这节解剖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小龙虾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初步理解小龙虾的形态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课前先让学生去网上查阅资料,预学习小龙虾的外部形态及主要内部结构,为解剖实验打下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实验时以学生喜欢吃小龙虾但对小龙虾的结构却不够清楚的现状,引起学生通过解剖实验来探知小龙虾结构的欲望。 实验过程分为三大块: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小龙虾的外部形态,区分主要附肢,感受与发现不同附肢结构功能不同,了解小龙虾的外部形态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辨别小龙虾的雌雄;最后通过学生耐心解剖小龙虾,寻找小龙虾的主要内部结构,感受小龙虾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实验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观察与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掌握解剖小龙虾的操作方法、学会如何去观察小龙虾内外形态结构、体验描述形态结构的方法。通过对小龙虾的观察与解剖,培养学生解剖小动物时的细致认真品质及同学合作能力。小龙虾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的观察是重点。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小龙虾的主要结构特征,进而了解节肢动物甲壳类对水生环境的适应。小龙虾的解剖操作方法是难点。小龙虾在解剖中容易弄得杂乱。解剖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规范解剖操作,解剖由前到后,由外到内,有序进行,每一步的解剖操作需要明确实验要求,以使整个解剖实验有条不紊。小龙虾的内部形态结构的辨识是难点,可以通过教师微视频示范操作,促进学生去辨识主要内部结构。 二、教学目标 1、观察小龙虾的外部形态,区分不同附肢,了解不同附肢的形态与功能,理解其外部形态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2、学会辨识小龙虾的雌雄,培养细心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3、通过解剖和观察小龙虾的主要内部结构,体验复杂解剖操作中的技巧,初步了解小龙虾的生理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小龙虾的外部形态、辨别雌雄 难点:解剖和观察小龙虾的主要内部结构 四、教学准备 小龙虾、解剖器具(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培养皿、学生工作纸、多媒体课件、微视频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引入 课前观察小龙虾活动状态播放可爱的小龙虾视频小龙虾美餐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简单介绍小龙虾,给争议中的小龙虾正名 思考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