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5759

1乐趣>>古诗二首《别董大》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41次 大小:126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乐趣,古诗,二首,别董大
  • cover
《别董大》 一、学习目标 (一)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二)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四)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二、自学检测 (一)基础知识积累 董dà( ) 向日xūn( ) zhī jǐ ( ) 莫愁 (mè mò) (二)朗读古诗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曛( ) 雁( ) 莫愁( ) 知己( ) 黄云( ) 谁人( ) 君( ) (三)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_____ (四)诵读诗句,先解释划横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莫愁前路无知己 _____ 2.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_ 三、问题探究 (一)探究点一 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用笔画出来。再把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探究点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三)探究点三 送别友人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心情? 四、课时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别董大》的作者是 ,是 (朝代)边塞诗人。从体裁上讲,这是一首 诗。 本诗写的是 (谁)送别 (谁)。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 的景色,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 胸怀。 (二)能力提升 1.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后两句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你从哪个字中能看出? (2)如果你就是高适,你会如何劝慰身边的董大呢? (三)默写这首古诗 (四)积累两首关于友情或送别的古诗 _____ 五、学习小结 同学们,我们从写作背景中了解到,此时的董大因失意而离京,而此时的高适也是怀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却不气馁,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被天下人赏识的。 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30年,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六、反思评价 学习古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通过诵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  《别董大》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鉴赏●评论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在这样的情形下,高适写下了这千古名篇。 在授课的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将学生带入诗境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豪迈气概及乐观精神,并逐渐把诗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顺利达成我们的 “学习目标”:理解诗意,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