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色彩变化·体验四季之美 课题 四季如画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色彩是美术语言之一,色彩课教学主要以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尝试实践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提高审美素养。《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内容,本课在设计上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利用四季不同的许多图片让学生分类。使学生在意识里结合色彩对四季进行区别分类,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个同学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进而认知四季的色彩变化。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感受色彩的魅力,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使学生在原有的色彩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理解色彩明度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并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明度的变化,体验不同明度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学习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色彩明度知识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四季如画》。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本册书中第一课、第二课、第四课同为色彩创作系列单元。第一课、第二课作为铺垫,是着重让学生体验色彩感知色彩。本课同样可以根据季节为主线,与本套教材中一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等课为一系列课程。在这两节课中已经对学生的色彩概念意识有了培养,并且树立了对于色彩的认识。本课侧重点为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四季景色变化,总结概括出不同的四季色彩。通过不同颜色表达学生对于四季美感的认知。本课书从色彩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四季的主要颜色。分别从观察上对四季色彩的分类,及技法上通过水粉对色彩的表现,以及课后实践探究中通过葫芦这一载体对颜色变化的认知进行教学。(二)学情分析:1)认知特点:本次授课对象为三年级的同学,他们活泼好动,在色彩的表达上有很丰富的想象力。2)知识储备:本学段的学生对色彩非常感兴趣,喜欢运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表达周围的事物。学生对于四季的了解仅限于对温度和四季景色变化,对于四季色彩变化没有理性认知。对于色彩变化不是很敏感。在本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水粉使用的基础,对于利用水粉表现具体某一色彩尚未学习。同时三年级学生对于水粉的使用不熟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指导。教学中易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问题1:学生对于色彩认知上的区别。例如:春天及夏天的绿色区分。应对措施:根据新芽的嫩绿和成叶的墨绿间的对比进行区分。问题2:中低学段的同学对于水粉使用中水的把握不够。应对措施,在涮笔后桌面放一块毛巾,吸干多余水分。利于画面表现。根据以上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后,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季的色彩特点、知道四季的主要颜色、能运用水粉进行创作表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类等方法找出四季的主要颜色。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表现自然色彩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