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柱状雕刻-- 汉代霍去病墓石雕浅析 汉代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民俗雕塑。 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陶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高,举凡大型纪念性石刻、园林装饰雕塑及实用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为丰富。 “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 牵牛织女石像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石刻作品上。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对大型石刻,是现存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的牵牛石像和织女石像,两者东西相隔约3公里。这组石刻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均用花岗岩雕成,石像形体高大,是中国早期园林装饰雕塑的代表。 牵牛石像 李冰石像 东汉大型石刻,以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出土建宁元年(168)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像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 李冰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 霍去病墓石雕群 考考你几个历史关键词: 汉武帝 匈奴 霍去病 建筑特点 霍去病英年早逝,24岁便撒手西归。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惋惜之余,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显赫战功,在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大墓冢,寓意霍去病生前在祁连山一带战无不胜,威震匈奴。又在墓前布置了各种巨形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这在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是一个仅有的特例。霍去病墓底部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18米,高约25米。霍去病墓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墓前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现共存16件。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相石取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 冠军侯的丰碑 马 踏 匈 奴(立马) 这件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汉代大型雕刻艺术杰作。它凝重、庄严、蕴含着高昂饱满的刚毅气概,以卓然屹立的神情意态,散放出强劲的艺术感染力。这匹战马形象被赋予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威武有力的人格象征,透过造型的表达,它向人们传递着两千多年前汉军严阵以待,维护安定和无坚不摧的军容信息,使观者感到振奋、壮美,仿佛是对年轻将领的气魄之写照。被视为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代表作,雄健超凡形神兼备。 对比凸显艺术特色 这件石刻高1.68米,长1.90米。竖于霍去病墓南侧。国宝级文物,现存茂陵博物馆。 马 象征胜利 者 静 高大 匈奴人 霍去病墓石雕群———循石现兽 大地艺术 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墓石雕群是足以与秦陵兵马俑相媲美的杰出的石雕艺术。 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代表作品为“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霍去病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石刻左右分布(12件国宝) 马踏匈奴 卧马 伏虎 蟾 蛙 人与熊 石鱼二 (一级文物) 跃马 卧牛 卧象 野猪 怪兽食羊 石人 题铭刻石二 (一级文物) 霍去病墓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