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9504

马说导学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3次 大小:105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导学案
  • cover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人教版) 编者: 23 马说 韩愈(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学习重点】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一方面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基本内容,丰富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体会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记一记。 祗( ) 骈( ) 尽粟一石( ) 食( )马者 庖丁( ) 2.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作者韩愈的有关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想想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学习等级: 组长签字: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要注意节奏和重音,要读的响亮、流畅、沉稳。 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准确理解、掌握以下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然后( )有千里马 故( ) 虽( )有名马 祗( ) 辱( )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 )尽粟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 )马也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 )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 )而临之 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 (四) 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结合标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2.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4. 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并思考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5.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语句,品味其表达效果。 6 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主题与写法。 〈五〉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第二课时 拓展延伸巩固 【练习反馈】 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文字填空。 (1)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_____ ____;以“伯乐”比喻____ _____;以“食马者”比喻_____ _____。 (2)千里马“欲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_____。 (3)“食马者”的愚妄表现在:(A)_____ 。(B)_____ __。 (C)_____ 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 3、课文《马说》的标点符号是后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号结束。请再次朗读全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用文中语句填写: (1)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 ?。 (2)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 ?。 (3)表现食马者愚蠢的句子是? ?。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拉着盐车上山坡 ,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