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1050

广东省惠来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424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惠来二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级 期末考试 历史 试题 一 .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答案写在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56分。 1.近期,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在梅州举行,历史上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 2.《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材料反映出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墨子倡导节用的主张 C.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4.“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美国《1787年宪法》 5.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对棉织品的需求增势强劲.推动了技术革新 B.英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生产所需资金充足 C.棉纺织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庞大 D.纺织业生产技术简单.易于采用机器生产 6. 110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B.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D.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7. 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A. 推行“以工代赈” B. 改良资本主义制度 C.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 企业实行国有化 8. 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加强,其根本原因是: A. 两极格局的解体 B. 生产力的分工和发展 C. 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D. 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9. 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种植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苏联工业增长,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广东、台湾一带称之为妈祖)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 A.小农经济走向繁荣??? ?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 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11.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 12.《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1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缺乏理性精神 B. 求善而不存真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14.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