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14627

3.2青春有格 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25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3756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青春,精讲,精练,答案,解析
  • cover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自主预习 知识点1 行己有耻 1.什么是“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       的就不去做。 2.为什么要坚持“行己有耻”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       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       ,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2)“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       ,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       的事情坚决不做。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       ,不断增强自控力。 知识点2 止于至善 4.什么是“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       ,是一种向往美好、       的精神状态。 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       做起。积少成多,       。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       ,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       ,汲取榜样的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       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       ,端正自己的行为。 易错辨析 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是可以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 (2)“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重难解读 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之心,以自己的行为不端正为耻辱。因此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知耻源于智。只有富有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的智者,才能分清是非、明白义理、辨明荣辱。 (3)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勇于知耻,便可以反省自责,把耻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 (4)自尊者方知耻。一个人坚持自尊自爱,使自己的行为处处体现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方能守住道德底线。 基础巩固 1.[2020·广东]因公交车急刹车,车上一名小学生手里的豆浆打翻在车厢的地板上,他立刻拿出纸巾,蹲下来一遍遍地擦拭地上的豆浆,直到擦拭干净。这名小学生的行为体现了( ) A.行己有耻的心理品质 B.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 C.知错能改的思想意识 D.见贤思齐的行为习惯 2.对下面漫画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要知廉耻,懂荣辱 B.要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C.应树立底线意识 D.要自尊自爱,随心所欲 3.[教材改编]杨震往东莱郡上任时,昌邑县令王密夜里怀揣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曰:“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地走了。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 ①通过自省慎独,端正自己行为 ②树立底线意识,拒绝不良诱惑 ③将榜样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 ④没有外人监督时,便可任意妄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苏轼少年聪慧,读了一些书就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一位老人拿着一部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人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苏轼改对联体现了他( ) A.学问高深,没有人超越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