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22566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4.2.1鱼类、两栖类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5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4.2.1,鱼类
  • cover
第4章 生物的类群 第2节动物 鱼类、两栖类 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要求 生命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生命,形成生命的观念,在实践中探索生命,具备良好的科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生命,承担社会责任。本课内容在课标中为B级,概述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4章生物的类群第二节动物中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第二课时:鱼类、两栖类。动物这一节是继植物类群后学习的第二大生物类群,同时也为后面第三、四节“微生物”“生物的分类”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本课内容是常见脊椎动物类群的第二课时内容,在前一课时实验课的基础上,展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生活环境相统一,认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对生物有了一定了解,在植物的类群的学习中,对生物的分类有了系统的认识,但对脊椎动物的分类了解不透彻。通过前一课时鲫鱼的解剖,对鱼类有了直观的理解,实验动手能力有所加强,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生命科学学习中对解剖、观察、比较的方法初步学会,但进化的概念没有构建,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懂得关注、关爱珍稀保护动物。 4、设计思路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导入,引发学生共鸣,以此引出课题:常见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两栖类。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寻找鲫鱼和青蛙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征,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交流、分析,得出鲫鱼和青蛙的结构特征,从而归纳鱼类和两栖类的基本特征。认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生活环境相统一,认识生命,形成生命观念。结合实例,认识其与人类的关系和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保护、关爱珍稀动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概述鱼类、两栖类的基本特征,认识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统一。 2、通过交流互动,说明鱼类、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它们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关注、关爱珍稀保护动物。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鱼类、两栖类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鱼类、两栖类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统一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本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 学生说说小时候的故事。 回忆无脊椎动物类群和脊椎动物类群。 以熟悉的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忆前面知识,引出新课内容。 新课 1、鱼类、两栖类的基本特征 由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引出鱼类与两栖类,展开新课。 以鲫鱼和青蛙为例,寻找鱼类与两栖类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征。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聆听学生交流互动,及时补充和讲解。 展示多媒体辅助学生交流。 教师完成板书书写。 教师及时补充和引导 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归纳鲫鱼和青蛙的特征。 引导学生寻找并归纳鱼类与两栖类的基本特征 突出强调鱼类、两栖类的结构功能与生活环境相一致。 活动一:鲫鱼、青蛙形态结构特征探秘。 1、独立自主观察鲫鱼和青蛙(蝌蚪)图片,探秘它们的形态、结构。 2、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填写。 3、全班畅所欲言。 学生从不同方面讲述鲫鱼与青蛙的异同点。 1、生活环境: 鲫鱼:水中 青蛙:幼体水中;成体水中或陆地,主要生活在陆地 2、体表特征: 鲫鱼:鳞片 青蛙:皮肤,富有粘液腺 3、运动器官: 鲫鱼:用鳍游泳 青蛙:四肢 4、呼吸器官: 鲫鱼:鳃 青蛙:幼体用鳃,成体用肺(皮肤辅助呼吸) 5、生殖方式: 卵生;体外受精 6、体温 不恒定 学生总结归纳鲫鱼和青蛙的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