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 ②能判别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③能初步阐述环境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④能判别某一具体环境是否生态系统。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通过对热带草原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②通过生态系统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从整体和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草原环境中生物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其他生命的关注,增强对生命现象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生物之间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概念。 难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引言 通过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自然界是个非常奇妙的世界,生活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下面,老师播放一段自己剪辑的录象(热带草原),给同学们再现一段自然界的场景,请同学们在领略这一自然场景中奇妙生命现象的同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2、这里生活着哪些生物? 3、它们各自是怎样生存的? 学生观看录象。 (二)引导学生分析录象中所呈现的热带草原生物之间的关系。 1、学生回答上面的第一、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只是引起学生注意,可不作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并进行归纳。 2、围绕录象中热带草原的生物所表现出的有趣现象提问,引导学生对草原生物生存方式的关注。 ①斑马和羚羊为什么要不断地迁移? ②鸨为什么要跟在斑马和角马的后面? ③猎狗为什么紧跟在狮子的周围? ④为什么雨水到来时草原就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食物,有些是吃草的,有些是吃其他动物的,即食肉动物。 3、通过让学生对热带草原动物捕食关系(生存方式)的分析,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①利用磁性黑板,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草原动物名称,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教师将分好类的动物名称重新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②教师交代画捕食关系的要求,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箭头朝向捕食者,学生板演出上述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③教师根据上述动物的食物关系图,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因为食物而发生关系,进而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教师通过具体食物链的举例说明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强调动物需要捕食现成的食物才能生存,也就是通过食物获得现成的有机物。 4、草原上的植物和微生物生存方式。这部分在前面植物的类群中学习过,只要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旧知即可。 ①从上述分析中引出动物要依靠植物生存,那么,植物又是怎样生存的?利用图片,让学生回答。(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生存) ②微生物的生存方式主要是腐生和寄生。这里教师要突出腐生微生物靠分解有机物生存。 5、通过问题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而引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 ①通过“在草原环境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哪类更重要?”这一没有正确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了解三者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三者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②在上述问题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果没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就无法生存;没有动物,看起来可行,但自然界中缺乏生命的活力,奇妙的自然就会显得单调;没有微生物,生物将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③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植物是生产有机物的,动物是消费有机物的,而微生物(腐生)是分解有机物的。从而揭示三者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引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