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25805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1.2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 教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211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数学,四年级,上册,产生,十进制
  • cover
2.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 课时内容 教材16~18页有关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准备 学生预习 教师备课 课时目标 1.在观察、交流活动中经历数的产生过程,渗透古人记数“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2.在合作与操作的过程中生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数的产生及数字的演变过程。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学了三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老朋友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 学生简单举例,教师加以点评。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但是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让学生找身边的数,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学习数的产生。 (1)了解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实物计数、结绳记数、刻道计数的图片文字等。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小结: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计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计数的方法与现代的计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 (2)介绍不同地区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很多地区的计数符号都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国家数字的特点。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在漫长的时间后,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从原始记数方法到符号记数到后来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这一变化历程的了解,感受“数”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历程,了解数字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体会到统一数字的必要性和数学自身的文化价值。 (3)讲解自然数。 师: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自然数呢?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学生进行总结。 师小结:这些自然数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自然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自然数,因此,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自然数的性质和特点这一知识并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一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教师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直观地说明:“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总能再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感知比亿大的数。 师:在生产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比亿大的数。(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上面的情境图) (2)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师:上面两个数都比亿大,你能从亿位接着往下数吗?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师:九亿加上一亿就是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 师小结:我们学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