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38611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件-第十一课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课时)(24张PPT+视频)

日期:2024-06-17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40100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五年级,世界,PPT+,24张,课时,第三
    (课件网) 第十一课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张火柴的照片。但是曾经它却有另一个名字“洋火”,为什么叫“洋火”?因为需要进口。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很薄弱的,很多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比方说“洋火”其实就是火柴,“洋油”是用来点灯的煤油,“洋灰”是水泥,而“洋钉”是钉木板用的小钉子。 新知讲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阅读角 自力更生扬眉吐气 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实现工业化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许多工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的。 活动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如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只电子管……阅读资料,体会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其中的自力更生精神。 新知讲解 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还不如今天一座大型油田的日产量。戴着“贫油国”的帽子,每年消耗的石油中有60%依赖进口,而且还面临外部封锁。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因为缺油只能背着煤气包。严重匮乏的石油卡住了年轻共和国的咽喉! 新知讲解 自强不息的中国地质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随着1959年9月26日大庆第一口井喷油,以及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从此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摘掉贫油的帽子 活动园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 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小视频 王进喜的故事 活动园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根据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中国贫油”的论点,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新知讲解 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到1965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实现自给。 196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131.5万吨,国内消费的原油以及石油产品实现了全部自给,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新知讲解 在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在1958年,毛主席又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了原子弹,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原来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中国人民的腰杆能挺直了,不怕任何对手用核武器挑衅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核力量。而这些都离不开我国国防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精神,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