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41275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方程冀教版

日期:2024-06-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33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方程
  • cover
“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方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调查,把握学情。(关注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看,刚才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两个组分的纸张数不等,我们帮他们解决一下。(出示)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教师出示谜语() 1.师:大家猜一猜(出示天平)(谈话、情景) 2.天平有什么作用呢 (设疑) 3.天平测量或比较物体质量轻重时会出现的什么情况 (设疑) (设计意图:天平是学生熟悉的实验用具,由“天平的作用”开始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为看天平图列式提供直观经验。)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及生成状态) 师出示:5幅天平示意图 一、提出要求:(提出问题) 1.认真观察天平的状态 2.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三、小组交流(小组交流) 学生根据图意分别写出5个式子,学生小组活动,学生交流。组长汇总。 第四环节:释疑解惑,归纳提炼。(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及生成状态) 一、小组展示(展示成果) 指定2个小组展示。 二、认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释疑解惑)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能将它们分类吗 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1) 师介绍:像20+30=50、30+χ=80、2χ=100,这些式子都用等号连接,表示等号的左右两边都相等,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师:像χ>30、x+10>50,表示左右两边不相等,这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认识方程。把这些等式再分类,可以怎么分 师:说说什么是方程 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你能说一个方程吗 学生自己举例让其他学生判断是不是方程。(归纳提炼)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请某学生把黑板上的等式圈出来。把黑板上的方程圈出来。 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释疑解惑、归纳提炼) 学生圈出等式和方程。生: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举例,讨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学情) 一、知识梳理(总结) 表示相等的数量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等式一定是方程;方程不一定是等式。 二、出示(学情展示)(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判断等式和方程的能力。) 三、出示(拓展延伸) 1.看图列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先读一读,再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多种方式呈现数量关系,给学生提供列方程的机会,考查学生能否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相等关系的能力。) 四、针对性达标训练 【教师活动】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谈收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