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45372

4.7做个保温杯 课件(23张PPT)+教案+试题+素材

日期:2024-06-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232500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做个,保温杯,课件,23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7做个保温杯 教学设计 课题 做个保温杯 单元 热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下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确定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目标解读:【对应课程标准的科学概念6.3.3: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17.2: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5~6年级要求“认识生活中保温等技术的应用。”】本课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对各种材料保温效果的观察和比较,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并通过保温冰块的比赛活动检测保温杯的保温效果。2.知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3.发现保温、散热技术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分析与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3.尝试自主设计产品,在研究后改进产品。4.创作科学小论文等呈现保温杯探究的过程与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2.乐于搜集人们在关于保温技术上的研究信息。3.关注他他人的探究成果,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经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制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2.讨论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3.感受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重点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分析与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难点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分析与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同的用途?小结: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电饭煲内胆、炒菜用的锅等需要有很强的导热本领,因此大多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锅铲、汤勺、铝锅等的把手部分则大多用塑料、木头等热的不良导体制造,以免烫手。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若某些零件在使用中需要大量散热,则可以使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板书课题 阅读 激趣导入 讲授新课 聚焦:热水盛在怎样的杯子里才不容易变冷?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导热性。想要让热水盛在杯子里不容易变冷,也就是热水的热量要慢一些传出去,就需要制作杯子的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的材料导热比较慢,热水的热量想要传出去需要更长的时间。另外,杯子的敞口是与外界接触的,热水与外界空气的温度不同,要发生热量的传递,如果我们能尽量减少这样的接触,热水的热量散失得能慢一些。 探索一:比较哪杯水凉得慢观察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温效果。实验目的:通过测试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对热水的保温效果。实验材料: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刻度杯等。实验步骤:(1)把杯子平放在桌面上,与同伴合作,利用刻度杯,同时量取相同温度的热水200毫升。(2)分别将热水倒入三个杯子中。(3)用手摸三个杯子的杯壁,记录下自己的感受。(4)3~5分钟后用温度计同时测量并记录这三个杯子中水的温度。实验结论: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水温下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水温下降得慢。探索二:交流能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的方法小结:既然材料本身的特性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等来缓解热水温度的下降。比如,我们可以减少热水与空气的接触,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我们可以减少杯子与周围空气的接触,用毛巾将杯子包起来;甚至可以将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这些方法都 可以使杯中的热水凉得更慢。探索三:测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观察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实验目的:通过测试比较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对热水的保温效果。实验材料:杯子、杯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