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050445

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小花垫(表格式)

日期:2025-10-2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7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美,北京,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cover
单 元 备 课 本单元学习主题 泥塑系列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课为独立一个单元,与一年级上册第5课《玩泥巴》同属泥塑系列课程。本课侧重于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泥的可塑性,学习泥塑推、盘等基本技法,初步尝试用泥条造型方法制作小花整。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花垫,知道花垫的用途。了解一些花垫中有规律的组合知识。掌握搓泥条的方法。初步利用泥条造型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小花垫。同学们经过上学期《多样的小饼干》《特色小吃》课程中,也对超轻黏土这种材料比较熟悉,可以用揉、捏、盘等基本技法做出相应造型。 二、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制作活动,尤其是对彩泥作品非常喜爱。学生之前在《玩泥巴》一课中,对泥塑的一些基本技法有所了解,能够运用团、揉、捏、压、切等技法做出泥塑作品,但对本课涉及到点、线、形的拼摆与组合的方法还很陌生 由于学生年龄小,很少考虑到泥条的圆润的特点,所以搓出的很容易出现泥条粗细不均匀、不圆润的问题。 三、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搓泥条的方法,体验泥的可塑性,学习泥塑搓、盘等技法,能搓出又长又均匀的泥条。学习利用泥条盘制出不同形状小花垫的方法,能盘出自己喜欢的小花垫作品。动手课重在学生的体验、探究与发现,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动手体验活动,不断感悟并自主建构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难点:泥条搓的粗细均匀。盘制出的小花垫作品造型新颖、纹样漂亮美观。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授课时间 课时数 全册总课时 第 11 课时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玩泥巴》同属于泥塑系列课程。本课侧重于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泥的可塑性,学习泥塑搓、盘等技法,初步尝试用泥条造型方法制作小花垫。本课在教学中既重视学生对花垫相关知识的认识,又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旨在让学生在感受小花垫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使用喜欢的媒材———泥巴进行造型表现与艺术创造。花垫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种类多样,造型更是多种多样,但在本课学习制作中更突出了“小”花垫。 2.内容分析 让学生感受到小花垫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花垫?花垫都有哪些样子的?利用上学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简单的、有规律的点、线、形的拼摆与组合规律来设计制作小花垫,在学生体验探究中不断感悟和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认识泥条造型的美感,掌握泥条盘制小花垫的基本技法。结合欣赏民间作品和学生作品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艺术的留痕,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动手制作活动,尤其是玩泥巴,学生尤其感兴趣。学生之前再学习《玩泥巴》一课中,已对泥塑的一些基本技法有所认识,如:团、揉、捏、压、盘等,但本课还涉及到简单的有规律的点、线、形的拼摆与组合规律的知识。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多设计了一些体验活动,如:搓一搓、盘一盘、摆一摆等,给予了学生们更多自主尝试和探究的空间,重在学生的体验,探究与发现,让他们通过有趣的动手体验活动,不断感悟并自主建构知识。一年级的学生造型表现能力是有限的,通过鼓励和指导让他们体验到泥造型的美感,掌握泥条盘制小花垫的基本技法。学生在材料上选择了颜色鲜艳的超轻黏土,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吸引力从而让他们对设计活动更感兴趣。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花垫,知道花垫的用途,感受花垫的美观性。(2)了解一些花垫中有规律的组合知识。 技能:(1)掌握搓泥条的方法。(2)初步利用泥条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小花垫。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体验泥的可塑性,在回忆旧知、体验探究中,学习搓、盘等泥塑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