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85414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第21章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8513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PPT,28张,课件,电话,顺风耳
  • cover
(课件网) 第21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探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1、最简单的电话是靠 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电话是1876年由 发明的。 2、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早期的电话交换机是依靠 手工操作;1891年出现了 ,它通过 进行接线,现代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 技术。 3、利用电流来模仿声音特性而生成的信号称为 ,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称为 。 电流 贝尔 话务员 自动电话交换机 电磁继电器 电子计算机 模拟信号 数学信号 自主学习 情景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的顺风耳已越来越普及,那你有没有想过现代通信的方式有哪些?如图所示,电话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 古代传递信息 飞鸽传书 政府配置的驿站、民间代捎书信 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传递信息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等传递信息 飞鸽传书 家书抵万金 烽火戏诸侯 新知导入 现代传递信息   有线通信:电话、电报、电视   无线通信:收音机、对讲机   数字化通信:互联网、数字电视   纸张通信:书信、报纸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1892年,贝尔在纽约至芝加哥的电话开通仪式上 自研互学 1882年,磁性壁挂电话 美军在越南战争时使用的移动电话 1969年,可视电话   女孩说话的声音是如何传到男孩耳朵中的? 一、电话的组成及作用 将声信号转化成电信号 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话筒: 听筒: (一)话筒 1、话筒结构: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面装满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2、话筒特点: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整体的电阻随膜片的压紧程度而改变. 3、当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的压迫碳粒,它们的电阻随之变化,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就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 4、声信号 电信号 (二)听筒 听筒内有一个磁铁,磁铁上绕有线圈,前面有一个薄铁膜片。由于磁铁的吸引,薄铁膜片有些弯向磁极,在电话接通时,听筒和对方话筒相当于串联在一个电路中,当从话筒传来按说话声音振动而强弱变化的电流时,磁铁对膜片的吸引力发生了强弱变化,使膜片振动起来,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就可以听到对方讲话了。 电信号 声信号 二、电话的工作原理 女孩的话筒 男孩的听筒 女孩说话 话筒膜片振动 炭盒电阻变化 回路电流变化 磁性强弱变化 听筒膜片振动 男孩听到声音 三、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电话的原理 说话时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引起介质空气振动→空气振动而引起话筒内的碳粒忽松忽紧→导致电路中电阻忽大忽小→引起电路中电流忽大忽小→在另一段,磁铁对膜片的吸引力因电流变化而发生了强弱变化→引起听筒的膜片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空气振动引起耳膜振动→听到说话人的声音. 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 在另一段,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 动画演示:电话听筒与话筒的工作原理   (1)需要多少条电话线?   (2)怎样才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 想一想 画一画 甲 乙 二、电话交换机 动画演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