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098932

川教版(2019)五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走近聪明的门--感知信息系统在生活中应用(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398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应用,在生活中,信息系统,感知,聪明,走近
  • cover
综合应用 走近聪明的门———感知信息系统在生活中应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并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新技术的体验中初步感知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为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同时让学生感知新技术中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教材主要以丰富的图片、文字形式呈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知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设计了探究“聪明”门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尝试 “聪明”门的打开方式,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在绘制“聪明”门的工作流程中,了解信息系统的一般工作过程。通过身边的生活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由浅入深地引入信息系统,为学生进入初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信息的敏感度,对于信息技术更多的了解是来自于身边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所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新发展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再进一步感知其工作过程。 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系统。 (2)知道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信息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打开各种“聪明”的门和绘制其工作流程,进而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计算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体验“聪明”的门的过程中感知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并保持学习的兴趣。 (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探究聪明门的工作过程,进而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问题情境 创设生活中“忘带钥匙”的问题情境,提出“探究聪明门”的任务。然后围绕这一探究任务,以问题导向为驱动,让学生真实体验聪明门的工作过程,进而找到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 (2)真实体验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体验聪明门的打开过程,分析其与传统门的区别,从而发现到关键因素———信息系统的控制作用。将看似深奥的信息系统物化、简单化。 (3)合作探究 任务探究活动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通过学习支架(微课、探秘锦囊等),探究一种聪明门的奥秘。探究时,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或记录实验过程,或汇报研究成果,或动手实验,或观察交流,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 2.教学策略: 几年的信息技术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输入、加工、输出” 信息的基本过程已有初步的认识。本课教学策略是让学生体验“聪明”的门的打开方式以及绘制其工作流程。在活动中将计算机工作内涵延伸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执行结果。这样的设计潜移默化渗透信息技术的学科思想。 教学过程: 情景交流,导入新课 1.情境交流 师生观看幽默动画引入,谈话交流在生活中 “忘带钥匙”的经历。 2.提出问题:门可以怎样设计,就不用为忘带钥匙的事烦恼了 请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并板书课题:走近聪明的门。 设计意图:利用课堂与学生的交流和小调查,引发学生共情,思考如何解决忘带钥匙的问题。以生活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新技术,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敏感度。 体验人脸识别,感知信息系统 1.体验“人脸识别”活动 人脸识别的体验分成三次活动展开。 第1次:请1名同学和老师一起体验,师能成功开门,学生不能打开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