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0495

语文:22 荒岛余生(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1054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荒岛,余生,课时,导学案,人教
  • cover
二二 荒岛余生(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在逆境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精神的精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勤勉实干的作风。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真正理解鲁滨孙身处逆境的心理,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生存。 【知识链接 】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5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戒,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搁浅___ 斫痕___ 祈祷___ 墨水___ 泅___ 沮丧___ 栅栏___ 衔___ 2.多音字注音组词 教( )___处( )___丧( )___量(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3.成语填空 孤立无( ) 冻饿之( ) 闻( )未闻 郑( )其事 知足安( ) 不( )之地 不可思( ) ( )以自慰 4.仿写 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但是它却办不到。 二、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3.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三、精读精练:阅读“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完成练习 1.鲁滨孙把每天的经历都记了下来,一个濒临绝境的人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仔细阅读以上文段,找出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语句。 3.他在最不幸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4.你知道他在孤岛上生活了多长时间吗? 5.鲁滨孙把自己的不幸处境作了分析,他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6.鲁滨孙在这种最不幸的处下是如何安慰自己的? 7.军人或一些有志于探险事业的人们,也常常接受一些 “野外生存训练”。通常的做法是用飞机将他们空投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荒岛或森林),给他们一点必需品,让他们呆上一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是你,你需要哪些物品(越少越好)?你将如何克服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自己设置一种情境,按要求填写。 ①你需要的物品_____ ②你可能遇到的困难_____ ③你克服困难的办法_____ 8.说说你读了此文后所受到的教益 四、拓展提升:感悟想象,拓展延伸 在地球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类的足迹。甚至在有些不毛之地,人类也能设法生存下去。大自然几乎处处皆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需品,只是某些地区很慷慨,某些地区则很吝啬。 假设你就出生并生活在一个荒凉的地方,生存条件较为恶劣,你打算怎么办?你首先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泅水( ) 沮丧( ) 斫痕( ) 冻饿之虞( ) 2.本文节选自《 》,是 国人 写的。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