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3624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四《拿来主义》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5988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语文,高中,人教,必修,拿来主义,课件
  • cover
课件26张PPT。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关于杂文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特点:拿来主义作者:鲁迅课文学习重点: ①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路和结构。 ②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的讽刺意味,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③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表现了对中国国民素质的深入探索,对多种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鲁迅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作者简介   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课文题解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冠冕堂皇  吝啬  玄虚  蹩进 残羮冷炙  脑髓  孱头  自诩guān miǎn sè xuán bié gēng zhì suǐ càn xǔ掌握下列词语:变 故:无缘无故:博而不精:自 诩:礼尚往来:冠冕堂皇:孱 头:残羹冷炙: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自己夸耀。诩,夸耀。懦弱无能的人。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广博而不精深。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2):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3~5):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6~7):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去”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8~10):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文章结构:①送古董 ②送古画、新画 ③送梅兰芳(人)二、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论述“拿 来主义” 的主张的?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大宅子”实际指的是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 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一、本文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 却多论述 “送去主义”,为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一种错误态度指哪类人?孱头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二种错误态度指哪类人?昏蛋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三种错误态度指哪类人?废物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文 化 遗 产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接受一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