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39192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三年级下册5.15、浮和沉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99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三制,2017,三年级,下册,5.15
  • cover
15《浮和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出卷网-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 15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浮力。 2. 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探究目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的沉浮表现出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依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初步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浮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材料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球、水槽、浮沉子等 2.学生分组材料:水、水槽、铁钉、泡沫块、空水瓶、乒乓球、一元硬币、回形针、木块、毛巾。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沉下去的物体,一个浮上来的物体。问:把它们同时轻轻地放在水中,猜一猜有什么现象?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实验,学生说现象,板书课题:浮和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这两个小球在水中的浮沉对于同学们来说太简单了,老师带来了生活中更多的物品,请看认识吗,把他们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呢?猜想是科学成功的前奏,我们可以将猜测写在实验记录表 1里面。记录员注意了:沉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一)小组猜想,学生汇报小组的猜想。发现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请学生回答并记录。 师:看来,对于物体在水中是浮是沉,同学们有着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做实验,我们需要什么材料? (二)如果有了实验材料,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说注意事项。老师出示温馨提示。 (三)学生实验及时评价:--组同学实验习惯非常好,完成实验后马上整理器材。 (四)汇报结果,指一个学生来汇报,得出实验结论,请学生总结哪些物体是浮的,哪些物体是沉的?我们把硬币、回形针等放入水中会怎么样我们就说它们是沉的?我们把乒乓球、泡沫块等放入水中会怎么样我们就说它们是浮的?揭示怎么区分浮沉。 活动二:感知浮力 (一)我们认识了浮和沉,谁能用浮的知识让这个乒乓球上来呢?学生加水,师:是水把乒乓球托起来了,这个小球放在水中,小球是浮的。如果我们慢慢地、轻轻地按一按,你有什么感觉? (二)学生按一按汇报:我感觉有一股力量往上推。我感觉气球被水托起来了等。 (三)总结:这种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浮力。师:老师课前也做了个实验,我们来看视频———播放视频,师揭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活动三:再探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呢? (一)学生猜想:预设:沉下去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如果受到了浮力,它就不会沉底了。沉下去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但是因为它太重了,所以沉底了,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又有分歧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做实验。 (二)师:怎样做实验?(学生思考几秒) 师:有点难,是不是?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个小帮手———手提秤!(出示)它可以称出物体的重量。老师还准备了一块小石头,它是沉(学生答)在水底的。有的同学说它受到水的浮力,那么我们可以用这个手提秤来称一称这块石头在水中的重量,再来称一称在空气中的重量。如果在水中石头的重量比在空气中轻,我们就说石头受到了水的浮力;如果在水中石头的重量和在空气中一样重,我们就说石头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同学们,同意老师的分析吗?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做实验了,是吗?小石块、水槽老师给大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