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八单元苏少版 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 能在理解歌词,旋律特点的基础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准确地表达情绪与情感; 2、 能感知不同的演唱形式,并通过表现加深对二声部的感知; 3、 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认识休止符、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2、 歌曲二声部初步尝试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仔细聆听音效,你听到了什么?想象一下,我们置身于哪里? 海浪声声拍打着礁石,仿佛一声声叩击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用音乐的方式来模仿一下吧! 出示四四拍强弱节奏,声势练习,并注意强弱。 除了声声海浪,阵阵海风也在耳边响起,海风是怎样表现的呢? wu-- 注意我们的发声位置,每小节唱四拍。 让我们加入音高,注意三小节换一次气。 5 ———1—3—5——— 设计意图:通过声势动作感知四四拍的强弱关系,对风声的模仿既是对前面节奏的巩固,也将发声练习融入其中,并为后面的二声部教学打好基础。 2、这一重重的海浪声叩响我们的心田,也冲击着诗人闻一多的心扉,他挥毫写下一首诗,老师想为大家朗诵一下,你们能用声势为我伴奏么? (播放背景音乐,生声势,师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下对歌词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内容和情感基调,有利于学生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增强学生的爱国感情。 有人知道闻一多先生或者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频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背景,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利用CS技术制作视频了解作者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为体会歌词作铺垫。 二、新授歌曲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一边听一边伸出手指跟老师划一划图谱。 (播放《七子之歌》范唱) 设计意图:通过点、线形象化地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体现旋律走向、节奏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要素。运用音乐图谱鲜活了枯燥的音乐读谱知识,创设了轻松活泼、明快简练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富有新意和创造性, 观察图谱,音乐总共有几个乐句?歌曲情绪,从哪里发生了变化? 1)歌曲分成了两个部分,让我们先来尝试演唱第一部分,老师弹琴,请大家观察图谱划一划,轻轻用lv模唱歌曲。 2)注意歌曲乐句,我们尝试一口气唱完一句。 设计意图:学习歌曲之前,先要熟悉歌曲旋律,用音模唱的方式,使学生很快掌握歌曲旋律。在模唱过程中,体会乐句的感觉和音乐的旋律性。 3)这段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 体会这段音乐带给你的感觉,旋律平稳,真诚倾诉。 现在让我们带着情绪跟琴演唱歌词。 解决难点。 4)播放伴奏,生唱前半部分,师接唱后半部分. 5)观察图谱,听老师唱第二部分,注意老师是从强拍还是从弱拍起唱? 从弱拍起唱的叫弱起,弱起的歌曲更有推动力。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教师对弱起句的范唱,感受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生跟琴lv模唱,并伸出手指,画图谱,注意音高。 唱词,比较一、二乐句,情绪变得更浓烈。 6)到了这里第二部分还没结束,听老师唱最后一句深情而又肯定,这里重复的两个“母亲”音高是一样的么?每个“亲”有几拍?在“母亲”之前还有一个这样的符号,它起什么作用呢?师示范有无休止符区别,生感受选择。 连起来演唱歌曲。 三、拓展合唱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一个版本的《七子之歌》请大家欣赏,感受演唱形式。 (拓展欣赏合唱《七子之歌》)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对比,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在接下来的合唱体验中深化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