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83059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 音乐 第3单元 儿童在游戏 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7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单元,儿童
  • cover
儿童在游戏 教学内容: 二上音乐第三单元:儿童在游戏 教材分析: 《儿童在游戏》是一首旋律简单又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为四二拍,大调式,由4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的旋律和节奏完全相同,第三、四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稍有变化。歌曲用简单、儿童化的语言,表现了孩子们玩各种各样游戏时的快乐心情和天真的孩童形象。 教学目标: 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儿童在游戏》。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音乐课堂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卡、钢琴、ppt、竖笛 教学过程: 一、找7个音乐小兄弟 看着图谱,边唱音阶边做柯尔文手势(5就过头顶,4在肩上) 二、师生做回声游戏 1、教师把音符贴于黑板上 师:3 3 1 生:3 3 1 2、师无论唱什么,学生都唱a:3 3 1 最后,5 5 6 6 5 5 3 4 4 2 2 3 3 1 教师边指边和小朋友唱 3、师无论唱什么,学生都唱b:5 5 3 最后 5 5 6 6 5 5 3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3 3 1 ,5 5 3 研究出音符不一样,节奏一样 A: 5 5 3 3 3 1 教师敲木琴第二乐句,请学生在右边选出相应的音符 B: 5 5 3 3 3 1 教师敲木琴第三乐句,请学生思考点点的高低如何 C: 5 5 5 5 D: 1 1 6 6 4 6 5 5 4 3 2 1 提醒4和6的音高位置。 三、拍手游戏 1、生生合作 自己 别人 自己 别人(左手在上) 教师用“la”哼唱,学生拍手 【拍手时关注错误的学生】 2、师生合作 教师吹竖笛,学生拍手 问:你想吹吗?跟着教师用隐形竖笛吹吹看 a:先用简单的几个音试试,如“6 6 5” b:分句用“tu”吹 c:师生接龙吹 【在轮到学生吹时教师轻吹帮助学生】 d:教师弹琴,学生用“tu”吹完全曲。 四、出示歌名 1、听音乐,思考:他们到底在玩什么? 如学生回答:捉迷藏,师生一起回答:一会儿 捉迷 藏 呀 2、师生有节奏地念歌词【关心学生是否有不认识的词,提醒“呀、啊”的区别】 问“聚”是什么意思? 3、师生一起商量一些动作 指--拍胸--指--摆手--捂脸--张手--两手点一起--跳绳 边听边做动作 五、学唱歌曲 1、请学生连起来唱第一行。 问:能否板着脸唱?【当学生没感情时教师立马改变方法而不是接下去】 2、提醒学生有感情地唱第二行,后两行师生接龙 3、全曲师生接龙(师前生后) 全曲师生接龙(交换) 4、学生全曲连起来唱 5、教师示范唱2种,学生选择。一种连一种断 问:为什么选这个? 答:更欢快活泼 拍球一样地唱,到第二行时连,第四行高兴,又得断 问:哪一行唱得连起来一点?那我们一起试试看 6、请学生会背的背,不会背的看着唱 六、拓展延伸 请学生一起跟着音乐做我们的游戏!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构想,来源于《儿童在游戏》中的“游戏”一词。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这段时间的音乐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和死板地坐在椅子上听课比,他们更喜欢动起来。所以本节课的初衷就是想让孩子在动静结合中学唱这首《儿童在游戏》。 但是,在一开始的教授歌谱,做“画圈圈”小游戏时再到模仿竖笛吹奏时时间用的有点长,所以孩子们没有动起来,显得有些安静。现在我想想,这些环节不用去换掉它,但是我应该控制下时间才是最好的。 在听了很多遍的旋律后,学生其实有些已经能唱出来了,所以在教唱中,我完全可以把时间争取在如何唱好它上面,而不需要一遍一遍跟琴了。 总之,上好一节课很难,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此节课还需要精打细磨才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