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91251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六单元 情系江淮 教案

日期:2025-05-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70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
  • cover
情系江淮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合唱歌曲,旋律流畅,情感淳朴,作者发自内心地歌颂了鱼米之乡———江苏。歌曲结构工整,二段体结构,六个乐句(4+4+4+3+4+4)。歌曲前四句为女生领唱部分,语调亲切朴实,情感真切,用叙述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讲述江苏的古往今来。歌曲的最后两个乐句是合唱部分,通过“sol-mi”两个六度大跳,到达歌曲高潮,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这两个乐句通过“mi、sol、la”三个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感情起了很好的渲染作用。歌曲前半句完全相同,最后结束在高音e上,预示着江苏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第一段描述了江苏光辉的历史,歌词中金龙、银龙指长江与淮河,“千里大风歌,英雄多少代”歌颂江苏历史上的著名英雄人物,同时也说明江苏在华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第二段讲了江苏灿烂夺目的今天。歌词中金山、银山指粮食和棉花,代表江苏富裕的生活。“千里大平原,风车多少排,遍地菜花黄,满船鱼虾白,煤田油井绘新图,画里画外多精彩”,歌颂了江苏不愧为“鱼米之乡”,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教学目标】 通过简单演唱歌曲《情系江淮》,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辨别不同的演唱方式,能准确地演唱出小切分和大切分的节奏; 3.了解江淮地区的特色文化。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听赏江淮地区的民歌、了解江淮地区的历史文化,让孩子更好的感受和鉴赏民间音乐。 【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跟音乐有感情的读一读,提问作者是在哪个城市作了这首诗?(扬州) 2.提问扬州的地理位置(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引出江淮地区,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城市也是属于江淮地区的?(出示幻灯片) 3.师:今天,徐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大家一起来听听它歌唱了谁?(江淮)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引出扬州,进而引出江淮,循序渐进。 (二)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完整聆听,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另外歌曲可以分成几段?(3段) 2.请学生说说两种演唱形式的特点: 领唱:指安排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的独唱;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分段聆听歌曲 A段:①聆听A段,提问金龙、银龙指的是什么?(长江和淮河) ②跟琴唱谱,认识小切分节奏和大切分节奏及连线; ③出示歌谱,跟师有节奏的念歌词;④跟琴唱歌词; ⑤播放音乐,师生接唱。 A’段:①聆听A’段,提问金山、银山指的是什么(粮食和棉花), 旋律和哪一段是相同的?(A段) ②出示歌词,请学生有节奏地读一读; ③出示歌谱,跟琴唱一唱; ④播放音乐,师生接唱。 B段:①聆听B段,加入律动,提问是什么演唱形式?(合唱) ②学生自己律动并轻声跟唱歌曲,提问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江淮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分段欣赏歌曲,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歌曲的结构,并运用律动,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歌曲的速度和节奏。 5.完整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江淮风光。 认识江淮地方特色文化 1.请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说说他们知道的江淮特色文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既可以看出学生有没有掌握江淮的相关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空间。 2.介绍扬州“秧号子”; 3.介绍安徽花鼓并听赏《凤阳花鼓》; 4.介绍安徽黄梅戏并听赏黄梅戏《女驸马》,提问学生他们知道的无锡特色文化,引出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情系江南,梦系江南。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情系江淮》,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结 师:情系江淮,梦系江淮,江淮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那我们江南的孩子们,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