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16028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5章 第三节 免疫-教案 (word表格式)

日期:2024-06-1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2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5章,三节
  • cover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5章 第三节 免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的区别; (2)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节介绍了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和免疫的相关知识,主要为儿童进行的计划免疫就是以这些知识为基础的。本部分教学内容生僻艰深,学生不易理解,涉及到了人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针对这一情况,可以从学生司空见惯流感和生病的实际情况入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小组探究学习法”。 2.学法指导:讨论法、举例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教师补充讲解 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导入新课) 思考老师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得出: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抛出和自身健康紧密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人体免疫三道防线做出板书,提出问题,引导学习阅读课本,结合图片,解决问题。问题1:第一道防线的结构有哪些?分别起什么作用?问题2:第二道防线包含哪些物质和细胞?怎们起到防御病原体的作用?巡视教室周围,为学生提示、答疑。 学生阅读课本,结合课本图片解决老师给出的板书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得出自己的答案。 (1)图片文字动画的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2)新旧知识的联系,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消化道黏膜和黏液)(3)抛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融在其中,用赞许、宽容等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利用课件的图片和动画形象生动的补充展示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中各结构防御功能,使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变的简单易懂。(2)走进学生巡视指导提示之前学过的关于呼吸道黏膜,痰等内容。(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点拨。 进一步抛出问题:总结出第一、二道防线的共同点,他们两者的特点有哪些? 结合课本内容,充分理解,自己表诉,说明理由。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测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结非特异免疫的特点,为下面的特异免疫做基础。 第三道防线(1)第三道防线包括哪些细胞和器官?(2)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第三道免疫防线中如何防御病原体?(3)淋巴细胞产生的物质叫什么名称?什么作用?(4)流感病毒又称为什么?它和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是什么关系?(5)第三道防线和第一二防线有什么区别? 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理解第三道防线中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流感病毒为例,小组合作探究,当病原体入侵后激发的第三道免疫防线防御作用的具体过程。将板书中教师留出的空格填完整。对比特异免疫和非特异免疫,总结归纳出两者的关系。 通过图片的观察、实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病原体入侵之后免疫防线做出的抵御反应。随着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合作探究意识也在增强。因此将“学生参与”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达到实效的参与,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补充说明:(1)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发挥作用时的关系。(2)病原体入侵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消灭病原体,也就是抗原。(3)着重强调抗原抗体之间一一对用的关系(4)引导学生理解抗体的记忆性(疫苗的作用)。(5)通过表格师生一起来总结归纳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的区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