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竖笛练习(六)情系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 型:以竖笛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复习演唱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复习“鱼咬尾”(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就是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 2、通过学习吹奏竖笛《姑苏小调》,掌握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和自如的换气,并能够感受到清新秀雅的江南韵味,体验江南美的意境。 3、通过欣赏《江南好风光》对“姑苏小调”进一步加深了解,感受加入歌词后“吴侬软语”的地方特色,对比感受江苏民歌的不同韵味。 教材简析: 《姑苏小调》寄寓着深蕴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姑苏,亦作“姑胥”,是苏州城外的山名。历代文人常以姑苏代称苏州,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这座闻名天下的秀美古城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著称,小桥流水的特色被誉为“人间天堂”。《姑苏小调》取自江南流行的“码头调”,全曲共四个乐句,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曲调细腻婉转,委婉动人,多用节奏密集的级进,逐步构成起伏较大的波浪形线条。竖笛演奏尽显柔美流畅、欢快活泼的江南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吹奏《姑苏小调》初步做到指法流利,口风灵活,连贯圆润。 解决方法:通过学唱曲谱、寻找指法、分句示范、练习吹奏等方法逐步掌握吹奏技巧。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江南风光的秀丽,表现江南音乐的甜美。 解决方法:根据学生已知的音乐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通过听、唱、奏、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寻找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教学准备: 翻页笔、口风琴、竖笛、琵琶 教学过程: 一、从“已知”导入,创设江南美。 1、复习歌曲《忆江南》,感受“鱼咬尾”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 2、学习用“鱼咬尾”的方法为竖笛曲《姑苏小调》分句。 设计意图: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文学基础和江南水乡的生活感悟,巧妙地引导生发,在唱中自然悟出:江南好!通过复习“民歌创作”知识,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融会贯通地寻找与《姑苏小调》的音乐“连接点”。 二、用“想知”激趣,感受江南美。 1、跟唱《姑苏小调》歌谱,关注气口。 2、复唱歌谱,理解小调又称“小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抒情感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加工提炼较多,艺术上较为成熟。一般曲调比较流畅,结构比较规整。 3、再唱谱,边画旋律线,感受江南之美(如青山、流水、九曲桥、依依垂柳)。 4、分句听老师示范吹奏,开口默唱找竖笛指法。 5、分句感受圆滑线,用“T”哼唱旋律。 6、分句竖笛吹奏(指吹、男女生吹、小组吹、接口吹)。 7、慢速完整的吹奏曲谱。 8、加入“前倚音”吹奏。 9、慢速吹奏“加花”曲谱。 10、琵琶伴奏。 已经会吹的(其余边唱谱边找竖笛指法)。 女生吹奏。 全班吹奏 设计意图:在竖笛教学中注意创设意境,感受江南的美景,采用多种形式练唱歌谱,如:开口默唱、跟唱、边唱谱边画旋律线、字母哼唱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识谱教学。同时围绕竖笛吹奏开展教学,如: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吹奏、分句练习、个别指导、小组吹奏、接口吹奏等,掌握吹奏的重、难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悟“未知”升华,表现江南美。 1、欣赏江苏评弹《江南好风光》。 2、体验吴侬软语的演唱韵味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 3、尝试跟音乐伴奏竖笛吹奏《姑苏小调》。 4、对比感受江苏民歌的韵味。 设计意图:在听、唱、赏等音乐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江南水乡音乐文化,通过方言演唱、跟音乐演奏综合体验曲调的细腻婉转、柔美流畅、欢快活泼的江南音乐风格。对比感受江苏民歌的韵味,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音乐文化。 PAGE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