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22548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38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2022,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梳理马克思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 3.了解演讲稿,鉴赏并学习本文的语言。 4.学习本文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艺术技巧。 一、导入 1.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是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初步介绍:“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流亡日本,作为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并谈到马克思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马克思著作。麦喀士(即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4年的《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开始联系中国社会的实际,成为中国最早专门介绍社会主义的文字,梁启超也因此成为在其论著中最早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中国人。 (2)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系统的传播主要是三个路径,一是陈独秀、李大钊、李汉俊、李达、陈望道、董必武、周恩来、澎湃、施存统等人曾在日本留学,将日本流传的社会主义著作翻译并介绍到中国。二是蔡和森、李富春、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聂荣臻、邓小平等人去欧洲勤工俭学,从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带回的马克思主义。三是瞿秋白、任弼时、沈志远等人赴苏联留学,从社会主义老大哥那里取的经。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艾思奇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的命题。在六届六中全会中,毛泽东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说法,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3.创作背景 《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 《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这篇演说。 4.文体知识 演说词,也叫演讲稿,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