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28350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含解析)

日期:2024-05-2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28013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质的,解析,提纯,分离,推断,检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讲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 考点1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做了“开门大吉”的游戏,其规则是:每把钥匙代表一种试剂,每扇门代表需要鉴别的两种溶液,见下图。如果钥匙代表的试剂能够鉴别出门上代表的两种溶液,钥匙就能把门打开(每把钥匙只能使用一次),下列能够依次将四扇门打开的钥匙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答案 B  解析 第一扇门: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无现象。第二扇门: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第三扇门: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沉淀,氯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第四扇门:稀盐酸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故选B。 2.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乙表示的是锌 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答案 D  解析 甲含有多种物质,所以甲是混合物,为石灰石,A正确;乙只含有一种元素,则为锌,B正确;含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为氧化铜和硫酸钡,硫酸钡为白色固体,丁代表硫酸钡,那么丙就是氧化铜,它是黑色固体,C正确,D错误。 3.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  ) 答案 D  解析 A项,镁比铁活泼,分别与盐酸反应,反应快的是镁,反应慢的是铁,现象明显,错误;B项,稀硫酸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反应会慢慢停止,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现象明显,错误;C项,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反应速率加快,没有加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缓慢,现象明显,错误;D项,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现象,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有现象,正确。故选D。 4.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锌和铁都能和Cu(NO3)2发生反应。第一步反应: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固体质量减少。第二步反应: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固体质量增加。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锌全部反应完,铁和硝酸铜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无法判断。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选C。 5.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答案 C  解析 加入锌无气泡产生,证明HCl已经反应完了,能证明HCl和NaOH发生了反应,A正确;加入酚酞,溶液呈无色,证明NaOH已经反应完了,能证明HCl和NaOH发生了反应,B正确;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氯离子,不能证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了反应,C错误;用pH试纸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无HCl和NaOH,能证明HCl和NaOH发生了反应,D正确。 6.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