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河北美术-出卷网-七年级下册第8课《中国古代艺术彩陶艺术》。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发展历程,懂得彩陶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鉴赏陶器的教学情境,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彩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鉴赏彩陶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彩陶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陶艺的魅力,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古代陶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什么是彩陶呢? 我国的彩陶有哪些类型呢? 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彩陶和长江流域彩陶。 二.新授环节 (一)半坡类型彩陶 1.为什么叫半坡类型呢? 2.器物造型有什么特点? 3.半坡类型彩陶的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 图案大多被绘于器表的显眼部位,也有不少内部着彩的器物,以黑彩绘制为主,也兼用红彩。 4.常见的装饰纹样有哪些? 宽带纹、三角纹、波折纹、鱼纹、人面鱼纹以及比较具体的鱼、蛙、鹿等动物形象,其中特色鲜明的是变形鱼纹和人面鱼纹装饰图案。 5.半坡类型彩陶纹样以什么为主? 鱼纹,鱼纹在半坡类型彩陶装饰上占有很大比重,纹样图案丰富。 6.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鱼纹装饰是如何演化? 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鱼纹装饰经历了一个比较具象逐步到半具象、半装饰化再到完全抽象的几何图案的演化过程。 三、彩陶欣赏 人面鱼纹彩陶盆 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 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四、涵义 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像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寓意鱼已经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构画手法大胆夸张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整体图案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 五、陶器的分类 按材料与烧成技术分类:红 彩 黑 白 灰; 按器型特征分类:杯、盘、盆、钵、壶、罐、鼎、盂、瓶、灶; 按陶器的纹饰分类:素色、几何体、自然纹、图腾纹; 按陶器功能和用途分类:生产用具、生活用具、社会活动用具等。 六、彩陶的装饰纹样 纹样欣赏 1. 单独纹样 2. 二方连续纹样 七、小结 彩陶纹饰的发展从写实到抽象,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感受到的是真实的世界,天上的鸟、水中的鱼、山上的树、地上的草,无一不栩栩如生。进而,人类进一步认识到各种事物的不同本质和规律,于是出现了诸如从鱼纹到菱形、从花草到不同的弧形变化等各种各样从写实而来的抽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参观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运用了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适量模仿导游的语言,更生动的来传达知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图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认为在本节课基础上可以延伸,开展陶艺实践课,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学以致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