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246890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68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仁爱,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
  • cover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燃烧、灭火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学会一些逃生自救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对比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 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对课本实验进行评价并改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3)通过小组实验,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意识; (4)增强防火、灭火意识,热爱生命。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通过演示实验、教师设计问题逐步引导进行分化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主动建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学法: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好动,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新知识,因此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实验用品:试管、白磷、试管的氧气、60度热水、保温瓶、烧杯、镊子、 滤纸 小组实验用品:镊子、药匙、废液缸、烧杯、 酒精灯、火柴 、坩埚钳、大理石、小木条、泥沙 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引入】 活动任务 活动形式 活动过程及结果 认识燃烧 展示:炭,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1.燃烧是 与 发生的一种 , 的 氧化反应。 活动 任务 活动 形式 活动过程及结果 1. 小组实验 认识“着火点”概念, 2.总结燃烧的条件 小组 实验 记录 现象 分析 原因 小组探究实验 步骤一:分别取小木条和用坩埚钳夹大理石,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现象: 分析:大理石为什么不燃烧? 步骤二:用灯帽盖上酒精灯 分析:酒精灯熄灭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没有加热的木条不燃烧? (认识着火点的概念) 2、总结燃烧的条件: ① ② ③ 3. (1)阅读课本实验,预测现象 (2) 观看视频 (3) 改进实验 看实验 记录现象 小组讨论 观看演 示实验 设计改进方案 过渡:我们刚才的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与课本是否一致呢? 3.(1)齐读:课本128页实验7-1,找出实验目的与步骤,并预测实验现象。 (2)观看实验,填写实验现象,学生分析实验。 现 象原 因 铜片上白磷 ,红磷 水中白磷: (3)讨论:怎样让水中白磷燃烧? (4)演示实验:将有氧气的试管罩住水中白磷。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分析总结。 (5)改进实验:该装置从环保的角度看有何不足之处?怎样改进? 讨论。 4.强化燃烧条件 练习 4.练习:将装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中;烧杯底部放有一块白磷。 (1)试管里的白磷 原因: (2)水中的白磷 原因: ( 图 2 )(3)试管里的红磷 原因: (4)对比燃烧条件,如何使试管里的红磷燃烧? (5)对比课本实验,图2 装置的优点: 活动元一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活动元二 : 探究灭火原理及方法 活动任务 活动形式 活动过程及结果 5.总结灭火的原理 6.熄灭 燃着 蜡烛 根据燃烧条件,一一推论出灭火原理 总结书写 小组实验 过渡:展示火灾的图片,视频。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带来灾难。所以我们还必须懂得如何灭火。 5.根据燃烧的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并板书)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可燃物 ① 清除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② 隔绝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过渡:我们推理出了灭火的原理,大家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