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59713

桂枝香金陵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78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桂枝,金陵,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
  • cover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导入: 北宋时期,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登上金陵的高处,面对大好河山,写下了一篇著名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这位词人就是王安石。 《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意思是说:有三十多首写金陵怀古的“桂枝香”词,但王安石的这一首是最好的。 那么这首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金陵: 金陵: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在秦淮河畔建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先后有春秋时期的吴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十三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所以南京被称为十三朝都会,那么悠久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别名就特别多,比如说:金陵、秣陵、越城、建康、应天等等。历史的沧桑,使得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 播放朗读音频,或者让同学们朗读课文; 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并与同学们一起对课文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展现在作者眼前的虽然是一副秋景,却丝毫不见萧瑟悲凉之感,眼前所见,高远明丽 ,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 提问:“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答:用典:化用谢眺《晚登三山环望京邑》中的”澄江静如练“之句。 比喻: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 动静结合:运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词人先写远景,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的下片,王安石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个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来追忆六朝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最后的陈后主,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的“门外楼头”,化用了杜牧的《台城曲》,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最后六朝君主就想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那么对此呢,王安石发出了深深地感叹。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的感叹,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那么在最后呢,王安石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提问:从“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一句思考:后人是否吸取前车之鉴? 答:没有;本句强调“至今”“时时”两词,这是对当今朝廷向六朝统治者那样奢靡、荒淫生活的呐喊,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总结:上阙: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 下阙: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借六朝的衰亡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艺术特色的鉴赏: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 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