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26394

风筝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8283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风筝
  • cover
课件11张PPT。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颜。 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白云去作伴。 制作:城东中学 郑国彪风筝鲁迅主讲:城东中学 郑国彪鲁迅(1881年9月25—19 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 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 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背景知识: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预习检查: 1、标出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再读一读。 什么 什物 堕落 下坠 模范 模样 宽恕 发怒 嫌恶 凶恶 诀别 决定 2、将对应的词义用线连起来。 丫杈: 瘦弱,不好看 憔悴: 即桠杈,形容树枝歧出 嫌恶: 惊慌 惊惶: 厌恶 瑟缩: 宽容饶恕 苦心孤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伶仃: 虐待人而致死 宽恕: 孤独,没有依靠 虐杀: 身体因寒冷、受惊吓等而蜷缩或兼有抖动 (shén) (shí) (duò) ( zhuì) (mó) (mú) (shù) (nù) (wù) (è) (jué) (jué)? 听读课文,思考 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1、课文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听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感受?质疑探究—质疑、讨论、答疑兄弟手足之情 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对被虐者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的 忧虑和痛惜。《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情感 惊异 悲哀原因时间往事没出息不许放抓断 掷 踏满足 愤怒 傲然正当 悔恨补过 讨宽恕(小兄弟)全忘却 无怨恨沉重自 省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悲哀问题探究 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个风筝,周末大家来操场放一下 拓展体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