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风儿一起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愉快、积极地生活”中的第2 条“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的第6 条“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而编写。通过“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这两个板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提升感受大自然之美的能力,与大自然有共在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得到成长。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尽管感受过“风”,却未必思考过风儿在哪里,在大自然中玩耍时,也不一定了解风。 他们正处在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针对这一特点,本课将以多种活动形式,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他们“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启发他们从“好奇”走向“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三、教材分析 《风儿轻轻吹》一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五课,本课侧重培养儿童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本课几个主题教学侧重点不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教科书以“风儿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风的存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风儿一起玩”由第一环节的爱探究(在哪里),过渡到有创意(玩什么),通过活动培养儿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纸飞机等玩具。 2、教师准备: (1)香水、扇子、风车、桌面红旗等,还有风娃娃等黑板装饰; (2)自制的PPT课件; (3)小风娃娃奖励贴纸。 五、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知道可以利用皮肤、眼睛、嘴巴、耳朵来感受风的存在,并学会寻找风的踪迹,知道风儿就在我们身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培养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使学生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把生活常识和自然常识有机整合在一起。 六、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利用皮肤、眼睛、嘴巴、耳朵来感受风的存在。 2.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3.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4.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通过活动初步培养探究精神。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玩风车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同时拿出风车),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谁有办法让风车转动起来! 生玩风车。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呢? 生玩风车。 师:是什么让风车转动起来的呢? 生:风。 (二)风儿在哪里(感受风、寻找风) 1.感受风 师:风娃娃撅起小嘴吹呀吹,轻轻地吹进了我们的教室。(贴标题、贴风娃娃)师:你听! 播放音频。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风的声音。 师:你用小耳朵听到了风娃娃。还可以怎样感觉到风娃娃呢? 师:风儿吹呀吹,风娃娃想要和我们一起玩。闭上眼睛,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和风娃娃来个亲密接触吧! 师:风娃娃会吹到闭着眼睛的、坐姿最端正的孩子身边!(边说边拿扇子) 播放背景音乐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小扇子,为孩子们扇风,有轻有重、有快有慢。孩子们先闭上眼睛,再睁开眼睛。 师:孩子们,你们是怎么感觉到风娃娃的呢?谁来说一说? 生谈收获。 预设: 脸上凉凉的;头发动了,碰到皮肤,觉得痒痒的。(皮肤) 闻到了一股香香的气味。(鼻子) 师:我请一个孩子再来感受一下风娃娃的热情!其他同学请仔细观察哦! 请一个有刘海的女孩子站起来。扇动头发。 师: 大家观察到了吗? 生谈感觉。 师: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鼻子、耳朵、皮肤感觉到风。 老师在黑板上贴大耳朵图图。 2.寻找风(校园里) 师:风娃娃是个活泼的孩子,它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它躲进了校园里,大家认真地找找吧! 播放小视频。 学生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