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专题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启发法。 教学用具:药品:木条、蜡烛、煤块、水、热水、红磷、白磷、铜片 仪器:烧杯、酒精灯、镊子、导气管、硬纸圈、滤纸、红气球、白气球、试管、橡皮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课件】火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人用火来取暖、烧食物、驱赶野兽,现在人们用火来冶炼金属,烧制瓷器,火使人类文明不断的向前发展。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说火是一把“双刃剑”。看到火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燃烧,我们只有掌握燃烧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火。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同探究燃烧与灭火。【回忆】硫的燃烧、碳的燃烧、铁丝的燃烧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启发】燃烧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燃烧到底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回忆燃烧的现象,并讨论它们的共同点。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事例 通过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燃烧的定义。让学生意识到燃烧的重要性由此引入新课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下列物质分别用酒精灯加热,并观察现象(1)将小木条和玻璃棒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实验现象。(2)放在空气中的蜡烛与罩着烧杯的蜡烛,观察现象(3)取一小木条和一小煤块,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启发】引导学生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演示实验】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启发】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讨论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演示实验】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实验反思】1.讨论 “水火相容”的原因?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中存在缺憾,实验的产物是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那同学们能否对上面的实验进行改进了?【改进实验】 小组同学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派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共同讨论并总结出燃烧所需的条件观察实验现象,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利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产生这些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改进实验和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做,可以发现改进实验的优越性、可靠性、创造性。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物质所做的实验,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总结出燃烧的条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完整、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减少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得出结论应用知识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空气)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练习巩固】1.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原因是 ( )A.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B.散热的速率快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 理解记忆,三者“缺一不可”认真完成练习题,并能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