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湘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这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在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在唱歌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比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同学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有一部分同学对歌曲表演缺乏信心,出现胆怯心理。在演唱歌曲上,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常会出现喊唱现象,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 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设计,一是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提出问题及不同见解。并带着问题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歌曲;二是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与老师的距离拉近,师生互动氛围更加浓厚,活跃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 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2.看一看 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好奇心,以去云南旅游为线索,从看少数民族生活片段导入学习,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对云南纳西族的风俗人情有了一定的了解,给学生更多的纳西族印象。通过让学生了解纳西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听一听 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 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师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听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让学生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 4.出示课题《阿里里》。 二、实践体验 学唱歌曲 1.读一读、拍一拍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有节奏的边读边拍歌曲歌词,为演唱歌曲时准确的咬字吐字和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做准备。 2.唱一唱 (1)采用听唱法随乐学习歌曲演唱。 (2)小组练习并演唱,教师给予正确评价。 (3)指导学生边唱边拍《阿里里》。请学生说说哪儿强些,哪儿弱些?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先放慢演唱速度,唱清楚每一个衬词,然后循序渐进加快演唱速度,更有利于歌曲的教学。 3.情感处理 (1)纳西族小朋友唱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在撒小秧的时候要唱歌呢?(引导学生:因为他们劳动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儿) (2)每逢节日和高兴之事,纳西族朋友都有“对歌”的习俗,今天,纳西族朋友邀请我们加入有趣的“对歌”队伍中。采用领唱和合唱的方式来演唱歌曲《阿里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