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书为心画 ———中国书法 书为心画 ———中国书法 ●笔法 ●结体 ●章法 ●墨法 《兰亭序卷》王羲之 行书 中国书法四要素: 笔法:写字作画时用笔的方法,也是展现中国书画特有线条美的主要手段。 结体:指汉字的间架结构。 章法: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整体关系和安排。鉴赏书法作品的章法,关键在于对“势”和“行气”的把握。 墨法:用墨有浓淡之分。除了浓淡,古人还用“枯”和“润”来形容墨法。 笔法 笔法是写字作画时用笔的方法,也是展现中国书画特有的线条美的主要手段。 因为毛笔笔毫柔软,所以行笔的角度、速度、力度不同会产生变幻丰富的线条效果。笔法可以分为三种:即平动,提按、绞转。 笔法的分类: 平动: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的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笔锋始终处于笔画的中间部位,其笔法以平动为主。 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隶书、楷书兼有平动。提按的笔法,笔画形态不断丰富。 绞转:书写时,笔毫在纸面上旋转运动。行书、草书大量使用绞转,书写出的线条活泼多变。 观察笔法示意图,说一说不同的笔法对应的线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认真观察下面两幅楷书作品,重点关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比较三国时期与唐代的书法作品有何不同。 《贺捷表》钟繇 三国 《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 唐 《频有哀祸贴》王羲之 《初月帖》王羲之 东晋 拓本 镌刻或铸造在石头、金属上的字述通过拓印的方式转移到纸上而形成的印刷品称为“拓本”。拓本主要的两个门类是碑拓和法帖。 碑拓是碑碣、摩崖、墓志、造像题记等石制文字的拓本;法帖则是将名家墨述汇集摹刻在石板成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成册的刻帖,成为学习和欣赏前人书法的主要范本。 结体 指汉字的间架结构。 汉字起源于摹物状形,结体相对自由。规范化后的小篆结体端庄,装饰性强,但由于小篆书写过于繁杂。从事书写的小吏为了记录的方便快捷,破圆为方,把曲线断开,建立汉字横平竖直的方形结构。隶书的结体方正。横平竖直,字形趋于横扁;楷书整体上平衡稳定,局部上参差倾斜;行书的结体与楷书相比,灵活自由一些。然而,无论书体是否有差异,均衡稳定的要求是一致的。 石鼓文 战国 《张迁碑》东汉 《颜勤礼碑》颜真卿 唐 汉字演变———马 颜体“神”与欧体“神”的对比 书法的字体分类: 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 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 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兰亭序卷》王羲之 行书 《自叙帖》(局部) 怀素 草书 《华山碑》(局部)金农 隶书 《缙云县城隍庙碑》(局部) 李阳冰 隶书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局部)楷书 章法 章法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整体关系和安排。鉴赏书法作品的章法,关键在于对“势”和“行气”的把握。 《蜀素帖》中的“霄”、“青” 《蜀素帖》米芾 《草书五言诗轴》王铎 《行草应制咏墨轴》徐渭 《谢惠连雪赋》董其昌 墨法 用墨有浓淡之分。浓墨给人笔沉墨酣、力度充沛之感,常用于书写篆,隶、楷等书体。淡墨则给人淡雅隽永、清新飘逸之感,常用于书写草书、行书等书体。除了浓淡,古人还用“枯”和“润”来形容墨法。枯笔来自干墨疾书,笔触毛而不光。润与枯相对,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湿润晕化开来。 《行书临各家书翰卷》董其昌 《漆书盛仲交事迹》金农 《彦和帖》米芾 行书既没有楷书的规范,也没有草书的个性张扬。行书追求书写时即兴,不受控制的情感流露。都是作者的尽兴之作,传达出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代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