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看月亮 课标要求 13.3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月相等活动,初步体验月相是变化的,猜想变化的样子。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提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3.通过观察在农历初三、初七、十五等日期的观察,能够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设计说明:围绕课标要求的行为动词“知道”和核心概念“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结合本课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将“知道”具体化为“体验、归纳、解释”三个步骤,经历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操作、交流现象到得出结论,再到月相的变化现象的过程,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讨论观察计划(检测目标1) 任务二:讨论观察中的安全问题(检测目标2) 任务三:比较不同的月相(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做个观察月相的变化?”是探究月相的起点。 2.学习过程:首先,布置观察活动与制定观察计划;接着,完成观察结果的汇总和整理;再次,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知道月相是什么,月相是变化的”,难点是“做个观察月相的计划?”通过完成任务二,一起讨论研究制定观察计划”将有助于突破难点。 设计说明:第1条认识学习本课的目的与价值,介绍本课学什么及与后续学习内容的关联,明确课前准备的任务;第2条了解本课有三个学习任务或环节;第3条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并明确突破难点的途径。 学习过程 课前探究 课前学生观察月亮,可以隔几天观察一次,并指引学生有意的纪录,不限制学生在哪一天进行观察,教师提醒学生观察是带纸笔进行记录。并将记录表带到课堂上来。 一、情景聚焦 任务一:观察月亮的方法?(检测目标1) (参照教材活动一:?) 1.在哪里可以看到月亮? 2.在什么时间观察月亮合适? 3.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可以提前印制观察记录单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反馈观测结果、互相交流。 4. 观察月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根据上一环节内容,讨论分析如何在观察中避免危险。 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发言时声音洪亮;(3)交流发声方法时,清晰地说出本组的观点;(4)阐述自己的猜想时有理有据。 设计说明:任务一中的活动1是让学生知道怎样观察月亮;活动2是让学生能够知道观察时应该需要注意的问题;活动3教师和学生一起,按照课本上的格式,制定符合自己的观察计划。 二、方案探究 任务二:什么是月相?(检测目标2) (参照教材活动二:什么是月相?)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方案,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方案。 2.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方案合作完成以下探究任务,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初三 初七 十五 二十 月亮的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 3.通过以上观察,交流我们我发现。 (1)我们是用哪些时间观察月亮? (2)当不同的时间,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当在什么时候时是圆的? 4.归纳总结:月相的变化? 评价标准:(1)认真观察,详实记录;(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人人参与;(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活动1是根据自己设计的表格观察;活动2是根据方案进行操作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记录实验中的现象与发现;活动3是交流实验的方法、过程与现象,对比不同的时间月相的变化;活动4是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归纳结论。 任务三:比较不同的月相(检测目标3) 三、交流评价 (参照教材活动三:月相的名字) 1.在小组中,比较、交流自己的观察及记录? 2.操作、观察与交流。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 4.归纳。 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