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15917

苏少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七单元 锣鼓歌 教案

日期:2025-05-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8310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少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
  • cover
( 1 ) 音乐课《锣鼓歌》教学设计 【教材】苏教版小学音乐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锣鼓歌》 简介内容: 《锣鼓歌》是苏教版小学音乐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都来做音乐》的一首歌曲。是一首生动、形象的河南民歌,是河南泌阳一带的小孩们学习奏锣鼓时的童谣歌曲。讲述了演奏锣鼓的方法,还相声地模仿锣鼓进行配合。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音乐课,老师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课堂,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入多种表现形式来丰富课堂,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活动课。孩子们对民族打击乐器并不熟悉,本节课通过学习并掌握锣鼓钹的基本演奏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做声势动作,“看一看、找一找、敲一敲、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探究和表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大胆表现音乐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锣、鼓、钹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并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 学生能用甜美、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 3、学生能使用打击乐器采用固定的节奏型或创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并能较好地控制音量,达到音响的和谐,学生合作的默契。感受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伟大。 【教学重点】 1、认识鼓、锣、钹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并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 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 【教学难点】 学生能使用打击乐器采用固定的节奏型或创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并能较好地控制音量,达到音响的和谐,学生合作的默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锣、鼓、钹、节奏型纸条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师生问好歌 (二)、猜谜语导入 1、听《我是小鼓手》引出打击乐器,再猜谜语导入新课。 2、谜语:圆嘟嘟,紧绷绷,肚子里面空又空,你不敲它,它不响,你一敲它就大叫:“痛痛痛 痛”。打一乐器( 鼓 )。 (设计意图:利用听学过的歌曲《我是小鼓手》和猜谜语巧妙地引出打击乐器的认识。) (三)、认识打击乐器:鼓、锣、钹,并学习其基本演奏方法。 认识鼓:学习基本演奏方法(听鼓音、试打乐器); 打起鼓来:咚咚 咚 | 咚咚 咚(学生拍腿) 认识锣:学习基本演奏方法(听锣音、试打乐器); 打起锣来:嘡嘡 嘡 | 嘡嘡 嘡(学生拍手,右手握拳拍左掌) 锣鼓合奏:鼓:咚咚 咚 | 咚咚 咚 锣:嘡 - | 嘡 - 认识钹:学习基本演奏方法(听钹音、试打乐器)。 击起钹来:才 才 | 才 才(学生拍手掌) 锣鼓钹合奏:鼓:咚咚 咚 | 咚咚 咚 锣:嘡 - | 嘡 - 钹:才 才 | 才 才 4、请几位小朋友尝试演奏锣、鼓、钹,其他同学声势伴奏。 5、音乐小知识:(介绍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 + + ) ( 4 2 ) ( 4 2 ) ( +++ + ) ( = ) ( 八分音 符 符 ) ( 十六分音符 ) ( 4 2 ) ( 4 2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利用学习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法巧妙地将节奏展现出来,打击乐器的认识和学习音乐知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发挥学生能动性,轻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思考,为后面的教唱《锣鼓歌》打下基础。) (四)、读童谣,唱童谣。 1、听《锣鼓歌》旋律。让我们来听听这首有趣的河南童谣,你能在歌曲中找到鼓和锣的声音吗?第几句?(第二句和第四句) 2、简介《锣鼓歌》,学唱歌谱,找出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唱一唱。 3、师生接龙读童谣。听唱《锣鼓歌》。 A、唱歌词体会旋律中的河南特色。读歌词,学唱二、四乐句旋律。 师:孩子们,这首童谣来自于河南小朋友们的生活,加上简单的几个音符还能唱出河南方言特有的花样调子。例如花样一 3 2 3 5 | 1 1 1 | 3 2 3 5 | 1 1 1| 咚咚 咚| 嘡嘡 嘡|咚咚 咚| 嘡嘡 嘡| 让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