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辅导活动课 走近老师 一、活动设计说明 师生关系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这节课的设置遵循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沙具游戏为载体,运用表达性艺术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自身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多方面了解老师,认识老师这一职业、身份; (2)能够尊重、理解老师,并明确师生良好沟通的重要性及方法; (3)了解、评价身边老师,认识自己对于老师的期待和评价标准。 2、过程与方法 (1)“你演我猜”活跃气氛,导入主题; (2)角色体验,感受老师心理; (3)“我心里的老师”,帮助学生回忆老师,情感过渡到下一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讲真话,吐露心声,真实交流; (2)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老师内心感受和工作不易之处,接纳和欣赏老师; (3)“来自老师的一封信”,促进情感交流,升华课堂。 重点难点解析 1、重点 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尊重、理解老师,接纳和欣赏老师。每个老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并不能被所有同学都看到。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顾及班上所有孩子的每一个变化和特点,需要同学们多去睁开自己美丽的眼睛,去发现老师的优点。关注一个人的优点,也就是对这个人进行了积极关注,积极关注可以让被关注的人充满力量、更有动力,也可以让主动关注的人对生活充满期望。培养学生积极关注他人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热爱生活。同时,鼓励学生接纳老师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帮助学生找出老师的优点后,学生会更能接纳老师的不足。因为他们能够理解老师。 2、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走近老师,体验老师内心感受和工作不易之处。真正的走近老师还需要情境体验和亲身感受。“我来做老师”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老师的心理感受,更深入认识老师这一社会角色。角色体验在心理课中经常被用到,因为课堂效果很好。但容易被学生理解为“小品”,易带着玩耍的心态进行,这要求老师合理引导,对老师挑战较大。“我心里的老师”通过与老师面对面亲身采访,坦诚相待,真正地去了解老师,多方面认识老师,通过采访这种沟通形式走进老师内心,感受老师的不易之处。将学生埋藏内心许久的,关于老师的困惑全都解答出来。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在很多方面拥有共鸣,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二、活动目的 1、学生感受师生关系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 2、学生通过对沙具作品的再设计思考并尝试积极主动的师生交往方式。 三、活动准备 微课制作、PPT制作、沙具准备、A4纸、彩笔 四、活动对象 初中七年级 五、活动时间地点 上午第1节 录播教室 六、活动过程 课前约法三章: 约定一 摇铃目的:坐正 集中 倾听 约定二 放松回忆时 不笑不发出声音来破坏放松氛围 约定三 沙具选择时有序 不损坏不交换沙具 分享环节不玩沙具和水彩笔 1) 热身活动,引出本课主题《走近老师》 今天我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从一个热身活动开始。我会说几句句子,你认同的、觉得答案是“是”的就站起来;觉得是“否”的就坐着。我们先试试,“你是男生”……现在正式开始: 1)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某位老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 你曾遇到过自己比较喜欢的老师。 3) 你曾与老师发生过矛盾,对老师有过不满情绪。 谢谢大家,请坐。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刚刚说的句子都是围绕师生的话题?所以今天我们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是“师生之间”。今天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积极主动的师生交往方式。 2) 沙具游戏,开展辅导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